据观察者网报道,受中美贸易战美方一再加征关税的影响,美国玉米、大豆对华出口受阻,美国农企出口前景不利。英媒透露,近几个月时间中,作为中国进口玉米主要来源的巴西玉米产量下滑,出口萎缩。不过中国没有因此将目光更多转向美国。中国连年作为全球最大的玉米进口方,也有足够的玉米储量,应对美国粮商或利用金融手段寻隙制造的供需波动。当下,即便巴西玉米出口减少,中企也未出现增加自美国进口的迹象。
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间的玉米贸易不仅关系到两国的经济利益,还牵动着全球粮食市场的神经。玉米的贸易量巨大,是全球粮食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中美玉米贸易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贸易战、关税壁垒、政策变动等都可能影响到两国之间的玉米贸易。在美国大选在即的时候,拜登政府又开始将目光放在加征中国关税来提高哈里斯的支持率上。那么中国自然会对此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中国在减少美国大豆订单的同时还进一步减少了美国玉米的订单。
受强劲的对华出口推动,美国大豆新销售年度的出口销量超过分析师的预期。不过,英国路透社评论文章认为,由于中国对美国大豆的需求总体走弱,以及来自巴西的竞争加剧和美国国内的物流问题,美国大豆销售的近期走强不足以提振出口前景。美媒表示,支撑这一强劲总销量的是对中国的97.39万吨销量,中国由此成为当周最大的买家。按照《华尔街日报》分析师此前预测,当周的2024/2025和2025/2026销售年度大豆销量都将在50万吨至160万吨之间。
特朗普此前于自己的任期内发动贸易战,其理由之一便是中美贸易逆差过大,令他感觉“美国吃了亏”,为此他极力对华施压,要求中国多购买一些美国产品,就比如大豆和玉米,而这一政策也被拜登延续了下来。但现在事情已经出现变化,美国海量的大豆和玉米卖不动了。据观察者网9月21日报道,美国正在经历近来最糟糕的大豆出口季节之一,该季节销量同比下降5%,创近五年新低,主要原因便是美国大豆的最大买家——中国买的少了。无独有偶,美国玉米出口同样受挫。
中国减少进口美国大豆,也不仅仅是出于贸易反制的考虑,这些年来,中国一直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努力提高粮食自给率,比如,中国加大了对国内大豆种植的支持力度,鼓励农民多种大豆,少种玉米。另外,中国也在积极拓展大豆进口来源。中国和美国,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一个是全球最大的发达国家,两国经济高度互补,合作共赢才是正道,如果美国继续执迷不悟,一意孤行,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那中国也只能选择更可靠、更实惠的合作伙伴。
随着2024美国总统大选进入最后倒计时阶段,选情焦灼之际,两党候选人最近都加快了对关键战场州的攻略。哈里斯试图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亲劳工的务实主义者”形象。在匹兹堡经济俱乐部发表讲话时,哈里斯自诩是“相信公平自由市场的资本家”,承诺将保护和扩大美国制造业,投资将“定义下个世纪”的关键行业,并以此构建一个强大的中产阶级。哈里斯再次强调“要确保赢得21世纪竞争的是美国,而不是中国”,试图为其所谓的“机会经济”主张寻找支撑点。
“实际情况是,供应链被拉长了。”美国中美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苏拉布·古普塔说,“如今不是将在中国生产的产品直接出口到美国,而是在越南、墨西哥等国完成组装,而这并没有省去在中国的投入。”他一针见血地指出,供应链的韧性并没有加强,而是削弱了。与此同时,美国此举迫使中国制造商在海外投资建厂,中国商品在全球所占份额呈上升趋势,可谓实现了“良性循环”。古普塔最后强调,从长远来看,中国海外投资布局将呈现多元化趋势,并将加强同欧洲国家的联系。
商务部发言人何咏前在商务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中方一贯反对美方加征“301关税”的做法,已多次提出严正交涉。世贸组织早已裁决美“301关税”违反世贸组织规则,美方近期的做法是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何咏前称,我们敦促美方客观、理性回应各界呼声,从维护全球产供链安全和中美两国消费者、生产者的根本利益出发,尽快取消全部对华加征关税,为两国经贸合作创造健康、可预期的环境。
长期以来,美国重点发展金融产业和互联网经济,传统制造业被大量转移到南方国家,导致美国的失业率和生活成本持续上升,而美国两党为了维持统治,利用宣传工具将责任归咎在中国身上,导致美国社会对中国的敌意很大,因此谁更“反华”才能取悦选民。中美作为世界上前两大经济体,同时也是军事、科技和文化大国,在许多领域早已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盲目的打压制裁只会损害美国的发展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