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让学习成为一种信仰!
方洪波在2012年正式接棒美的,就在前一年,苹果CEO乔布斯也将大位传给了库克。
这虽然是两家产品、风格、体量完全不同的公司,但十多年后回头看,库克和方洪波涉过了同一条河流。
当前任领袖光芒太过耀眼,对于继任者而言通常不是什么好事。从传奇缔造者手中接手公司是一件难度最容易被低估的事。
相比之下幸运的是,库克如今成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守成者”,而方洪波也再造了一个新美的。
每一年的美的年会上,方洪波都会有一个时间不算短的发言。梳理2021年至今,美的转型最关键几年方洪波在演讲中使用的高频词汇,你能发现这个低调的掌舵人最看重的事情和美的基本的“价值观”延续。
过去4年,他有3年提到了尊重“常识”,而每年都提到“迭代”和“勇气”。
小编|璞羽
隶属|我爱学习俱乐部编辑部
美的集团的何氏父子,完全地诠释了什么叫“冰火两重天”。
近日,美的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将在港交所发行4.92亿股股份,发行价在52.00港元/股至54.80港元/股之间,预计于9月17日上市交易。以此计算,美的集团将成为近三年来港股最大的IPO。届时,美的集团也将成为继海尔智家后,第二家“A+H”上市的白色家电巨头。
从招股书来看,美的并不缺钱,业绩也持续向好。相比之下,今年6月刚卸任美的董事的“美的太子”何剑锋,战绩就有点令人尴尬了。在美的即将登陆港股的前夕,何剑锋入主的“家居龙头”顾家家居也公布了财报。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年底,何剑锋斥资88.8亿元收购顾家家居29.42%股份,平均每股收购价36.7元。但如今,顾家家居股价已跌至22.57元。意味着,何剑锋已浮亏38.5%,浮亏超34亿。
-1-
为何赴港上市?
美的集团为何要谋求到港股二次上市?
在今年4月美的集团2023年股东大会上,美的管理层曾给出了答案:如果是为了筹集资金,美的2023年分红就超过了200亿元,减少分红就能解决资金问题。
(美的)之所以要去香港上市,是看中了港股的“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其言外之意就是,美的集团此次上市主要目的并非为了募资。
作为国内三大家电巨头之一的美的集团,一直以来以绩优白马股的形象为市场所知,因此从账面上看,美的集团并不缺钱。
根据财报显示,美的集团2021年至2023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34亿元、3457亿元、373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5亿元、295亿元、337亿元,同时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分别达到350亿元、346亿元、579亿元。
根据2024年中报显示,美的集团账面上包括货币资金在内的总现金达到了1046亿元,同期短期借款加一年以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288.13亿元。
何为“突破性、便利性和快速性”?
一位长期关注美的集团的分析师表示:“美的近年来的战略核心聚焦出海和全球突破,此次赴港实现‘A+H’双重上市主体,全球化再迎里程碑,这对于美的集团来说可谓是迈出了加速全球化步伐的突破性一步。”
从美的集团对IPO募集资金用途的描述中也可以看出全球化战略对于美的集团的分量。
招股说明书显示:美的集团此次募集资金约20%将用于全球研发投入,约35%用于完善全球分销渠道和销售网络以及提高自有品牌的海外销售,约35%用于智能制造体系及供应链管理升级的持续投入,约10%用于运营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那么“A+H”双重上市主体对美的集团的全球化突破有何具体实质性作用?
前述分析师表示:“对于美的来说,赴港上市募资的意义并不大,实现‘A+H’双重上市主体不仅能够提升美的集团的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品牌形象,还能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本助力其海外发展,同时对于后期美的集团进一步开展海外并购提供了一个重要资本运作平台。”
根据招股书显示,美的集团此次在港IPO引入了18名基石投资者,包括中远海运(香港)、瑞银、国调基金、比亚迪旗下全资基金Golden Link、睿远基金、大家人寿等,累计认购约97.9亿港元。
其中,第一大基石投资者中远海运(香港)认购2.81亿美元。业内人士表示,中远海运作为一家全球化航运央企,可以为美的集团海外业务提供重要的物流支持,这对保障美的全球供应链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从行业情况来看,作为全球化战略布局较早的海尔智家,其早在2020年12月便通过私有化海尔电器,实现了在中国上海、中国香港、德国法兰克福“A+H+D”三地上市,这被外界认为对海尔智家的全球化拓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此次美的集团港股上市之后,作为国内三大家电巨头之一的格力电器是否会跟进,外界颇为关注。
-2-
全球化、高端化
美的集团在H股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1968年创立于中国顺德,通过内生发展,战略收购以及合资合作的方式,从单一品类、单一国家的业务,转型升级为多品类产品及服务、多产业和全球化运营的科技集团。
在具体业务方面,该公司则主要涉及智能家居及提供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等。
结合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美的集团在H股招股书中表示,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为3737亿元,全球业务遍及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海外收入占比40%;按照2023年销量及收入计,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家电企业(全球市场份额为7.9%)及中国内最大(中国市场份额14.3%)、全球前五(全球市场份额6.6%)的商用空调提供商。
此外,该公司旗下的库卡集团是全球四大工业机器人企业之一,2023年重载机器人销量和收入排名第二,市场份额分别为18.6%及17.9%。
就公司未来展望,美的集团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在坚定智能家居业务拓展的同时,计划将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业务打造成为其重要的增长引擎。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3年,商业及工业解决方案的收入在该公司总营业收入中的占比由21.4%提高至26.2%。
不仅如此,美的集团也称,受收入增加和消费水平驱动,中国内地主要家电类别的产品高端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该公司已准备好把握此趋势,升级产品组合,提升单价更高的产品占比。
同时,该公司亦致力于进一步提高海外收入占比,重点聚焦自有品牌业务发展。
此外,美的集团在招股书中亦提及了进一步分拆旗下子公司及业务的可能性。其表示,目前已开始分拆旗下安得智联的前期准备工作,并希望在H股上市后三年内分拆旗下美智光电、机器人与自动化系统相关业务,但目前并无制定任何拟分拆的详细计划。
-3-
出海大时代
紧随美的,一场A+H赴港上市潮正席卷而来。
想起今年风向标一幕——4月19日,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措施,进一步拓展优化沪深港通机制,助力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进两地资本市场协同发展。
这5项措施中专门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香港上市。据了解,境外上市备案管理制度规则发布实施一年来,已有近百家企业完成赴港首次公开发行(IPO)备案。
此后,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在演讲中表示,内地行业龙头公司的上市将为港股IPO市场增添新的活力与吸引力,特区政府正积极向在独角兽榜领先的内地企业宣传来港融资。
在此背景下,我们看到今年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谋划搭建“A+H”双融资平台,或是启动发行H股上市筹备工作,或是积极更新赴港上市进度。
9月13日,A股总市值超1700亿元的顺丰控股发布公告表示,顺丰正在进行申请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在香港联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挂牌上市的相关工作,香港联交所上市委员会于9月12日举行上市聆讯,审议公司本次发行上市的申请。
如若顺利IPO,顺丰将是快递行业首家“A+H”股上市公司,也或成为今年第二大规模新股,掌门人王卫有望再一次IPO敲钟。
市值100亿元的盛新锂能也在筹划A+H上市。今年8月,盛新锂能发布公告,董事会同意该公司发行境外上市外资股(H股)股票,并申请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以进一步推进全球化战略,拓宽国际融资渠道,提升国际品牌形象和综合竞争力。
还有光伏科技企业钧达股份、磷酸铁锂正极材料制造商龙蟠科技、超600亿元市值的生物医药企业百利天恒,以及超200亿元市值赤峰黄金、安井食品等在内的多家A股公司正在积极筹备“A+H”双重上市的相关事宜。
综合这些企业谋求A+H上市的初衷,无一例外都指向了——全球化。“大家需要一个连接世界的平台,以便于今后的海外业务扩张。”一位投资人曾阐述背后原因,某种程度上,赴港上市潮是出海大潮的一缕写照。
正如港交所CEO陈翊庭所言,从长远看,港交所作为连接内地和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将持续受益于这一优势。“
今年二季度以来,新股发行呈现回暖势头,全球投资者再次聚焦于中国成长故事,这一基本因素并未离开,也并未消失。”准备来港交所上市的公司络绎不绝。
毕竟,这里是通往世界的窗口。
尽管何剑锋为了摆脱“企二代”的标签,在创业的路上一路狂奔,美的也一直在去家族化。
但比起何享健市值4200亿的“美的帝国”,何剑锋自己另立门户的事业,终归还是有些小巫见大巫。
也因此,外界对于何剑锋未来是否会接班,一直存在议论和猜测。尤其是如今,何享健年事已高,何剑锋的投资事业又屡屡受挫。
不过随着2024年6月美的集团董事会换届,何剑锋退任非执行董事职务后,留给何剑锋接班的空间也越来越小了。
-4-
挺过寒冬
刻下,市场环境多变。
以前,家电企业出海以产品贸易为主,现在则是国际化供应链等综合实力的较量。
同时,海外家电市场趋向高端化,企业面临产品升级换代的压力。
方洪波意识到,机会和挑战并存。
在筹备上市的这段时间,方洪波持续提升公司的国际化能力。
组织方面,公司将国际业务总部的职能向卓越中心(CoE)转型,在海外一线市场搭建本土化团队,强化“中国供全球+区域供区域”模式。
产品方面,基于多品牌战略,公司提升自有品牌的输出。
8月27日,美的旗下的东芝家电在越南举行经销商大会,宣布未来一年投放98款中高端家电新产品。
在刘步尘看来,美的出海与高端化同频,技术创新、智能体验等处于领先水平,将研发投入转化成产品力。
比如,面向北美采暖需求,美的推出积木式寒冷气候热泵风管机,首创快拆积木式结构,可实现不同子模块的自由组合搭配,产品能效实现-15低温环境下制热性能100%输出。
高强度的资源投入,为其转型升级和国际化储备实力。
2021至2023年,其研发投入合计超过390亿元,全球拥有研发人员超过2.3万名,目前在全球11个国家设立33个研究中心,43个主要生产基地。
完成港股IPO,方洪波再造一个新美的的目标,更加清晰。
“美的要敢于迭代、敢于进化,行至中流击水,只有挑战未知,划到海水变蓝的广阔天地。”方洪波说。
图片来自网络 所有权归原作者(侵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