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具体资料赘述在文中和文末!
5月9日,深圳举办的一场会议,将商务部、公安部、国安部等等部门全部聚集到了一起,为的就是打击走私稀土。
作为全球最顶尖的光刻机、最先进的战机和导弹这些国之重器的命脉,虽然表面上是被管控,可背地里的“黑暗”却根深蒂固,特别是在跟美国打“关税战”的时候。
虽然如今关税双方已经减轻,但是稀土的问题却一直没有商讨,这也是为何会在双方进行会谈之前就发布的通知,因为这或许是之后再度出现问题的“底牌”。
看不见的血脉
锗、钨、锑、钪、钇、镝、铽等这些藏得很深,不起眼的名字,却是现代工业的心跳。光刻机、导弹精准制导系统、永磁体、天上的复杂卫星,甚至F-35战机和高超音速武器的核心,离开了它们,都可能变成一堆废铁。
可以说,它们就是“工业血液”或者“现代维生素”,一旦断供,整个高端科技大厦都可能摇摇欲坠,军队的“牙齿”也得钝掉不少。而中国完美的握着一把关键钥匙。
单看2023年的数据,全球一半以上的稀土是从这里挖出来的,而到了提纯加工环节,九成二的产能都集中在中国。
过去几十年,中国在稀土开采和分离技术上可是下了苦功,积累了谁也绕不开的优势。所以,不管你在世界哪个角落,只要想用这些宝贝材料造点啥,多半得跟东方打交道。
响稀土保卫战
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国际局面,中方这边干脆利落地亮出了自己的“王牌”,由国家出口管制工作协调机制办公室牵头,商务部、公安部、海关总署等七大部门在深圳召开专项行动会议,宣布对镓、锗、钨、中重稀土等战略矿产走私展开“围剿”。
会议直指走私分子惯用的“伪报品名”“夹藏运输”“第三国转口”等手法,要求深挖幕后非法网络,依法严惩并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查处一案、警示一片”的震慑效应。
官方理由是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这当然是真心话,但在旁观者眼里,这更像是一手高明的地缘政治牌,提醒着世界:我手里有能影响你们高科技和国防命脉的东西。
今年头三个月,锑的出口量直接腰斩,猛跌了五成七。锗的出口也缩水了近四成,效果是立竿见影的。不过,这并非单纯的“不卖了”,而是为了“立规矩”,也就是给合法贸易建个标准,这样才能追溯这些宝贝到底去了哪儿,最终被用在了哪些地方。
行动中,中国推动大数据分析系统建设,实时监控异常贸易数据;同时强化与港澳及国际执法机构的合作,阻断走私资金链和物流通道。
韩国企业曾试图通过转口贸易向美国输送稀土的行为,中国商务部直接发出警告信,明确违规企业将面临严厉制裁。
然而,只要有利可图,阳光照不到的地方总有暗流涌动,官方渠道越收紧,地下的走私小路反而越热闹起来,总有些人,想方设法要绕开管制,把这些身价飞涨的战略矿产偷偷运出去。这些招数层出不穷,让人大跌眼镜。
从用普通快递混着稀土粉末夹带出境,到铤而走险去贿赂海关人员改报关单据,甚至还有更隐蔽的,比如先运到东南亚等第三方国家“洗个澡”,换个马甲再光明正大地流向美国、欧洲的制造商。
这背后,可能已经不是简单的犯罪团伙了,而是牵扯到复杂的内外勾结网络,甚至不排除境外情报力量渗透的身影。对国家来说,战略矿产非法外流,就像失血一样痛,是个必须堵住的大窟窿。
美国的“稀土焦虑”
美国国防数据公司Govini的报告显示,75%的美军武器系统依赖中国稀土供应链,从阿利·伯克级驱逐舰到F-35战机,稀土短缺直接威胁美军装备的生产与维护。
美国虽拥有全球12%的稀土储量,但本土仅有一座轻稀土矿,重稀土几乎完全依赖进口,且85%的精炼需由中国完成。
为摆脱依赖,美国试图拉拢乌克兰、格陵兰等国开发矿产,并与澳大利亚、加拿大共建供应链,然而,乌克兰缺乏提炼技术,格陵兰项目因环保争议停滞,而美国本土稀土工厂从建设到投产至少需5-10年,即便投入1750万美元研发煤炭副产品提取技术,短期内仍难解燃眉之急。
特朗普政府虽高调宣布“深海开采计划”和“战略资源提炼场”,但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法规限制与舆论压力令其举步维艰。
彭博社透露,美国曾考虑降低对华关税以换取稀土出口解禁,但中方明确表态:谈判必须以美方取消单边制裁为前提,会不会放松稀土,还得看商议,不过就目前来看,机会暂时是没有的。
并且中国的管制或者走私,都像悬在美国头顶的一把剑。一旦供应出问题,美国的军事工业、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个高科技行业都可能面临瘫痪的风险。
之前有测算,光是镓和锗如果断供,美国的GDP可能就要蒸发掉几十亿美元。这种高度依赖性,自然而然就成了中美经贸博弈桌上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稀土价格飙升
中国管制措施引发国际市场剧烈波动,截至2025年5月,欧洲镝价飙升至850美元/公斤,铽价突破3000美元/公斤,较4月初分别上涨200%和210%。新能源车、人形机器人等新兴领域需求激增,进一步加剧供需矛盾。
中国不仅掌控全球48.89%的稀土储量和69.23%的产量,更拥有90%的稀土分离技术专利,离子型重稀土的规模化分离技术为中国独有,而美国即便获得矿石,也无法绕过中国的精炼环节。这种“技术护城河”令美国短期内难以突破。
中国在严打走私的同时,强调“开放合作”,通过优化出口管制清单、参与国际防扩散机制,中国既维护了国家安全,也为全球供应链稳定提供制度支撑,比如与东盟、欧盟的矿产对话机制,正推动形成更公平的资源贸易秩序。
从关税战、科技战到稀土战,中美博弈正向纵深拓展,稀土作为“新核按钮”,考验着双方的战略耐心与创新能力,对中国而言,这场围剿行动不仅是资源保卫战,更是维护全球产业话语权的关键一役。
为了应对那些利用所谓“白手套”公司在第三方转移倒卖的走私活动,中国未来甚至可能考虑启动跨境执法合作,比如跟港澳地区的海关共享情报数据,甚至在必要时,探索行使更强的“长臂管辖权”,这无疑是对走私者敲响了最响亮的警钟。
结语
稀土走私链的曝光与围剿,标志着中国在战略资源管控上迈入“精准打击”时代。美国的“小动作”在铁腕执法与技术垄断面前黯然失效,而全球产业链的深度重构已不可逆转。
这场博弈没有赢家通吃,唯有掌握核心技术与规则制定权的国家,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未来十年,稀土的每一次价格波动、每一场贸易谈判,都可能成为改写大国力量对比的剧本。
文章信源: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2025.05.09:《真急了!美国被曝将请求中国取消稀土限制,中方进一步严打战略矿产走私》
原文刊登于观察者网---2025.05.09:《严打战略矿产走私!中方再出手,美媒发愁》
原文刊登于直新闻---2025.05.-9:《中国部署,严打稀土等战略矿产走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