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5月的香港资本市场,宁德时代无疑是最大焦点。这家全球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将于5月20日正式登陆港交所主板,预计募资规模高达40至50亿美元,成为近年来港股市场最大的IPO项目之一。更值得注意的是,其发行价格上限高达每股263港元,接近其A股5月8日收盘价,实现中资企业在港股市场罕见的高定价。那么,在新能源行业竞争白热化之际,宁德时代为何选择此时快进键赴港上市?其背后的战略逻辑与资本需求值得深挖。
263港元高定价 信心与信任是基石
根据宁德时代公告,本次港股IPO计划发行1.18亿股股份,若包含发售量调整权及超额配股权,融资总额可达近50亿美元。
若以50亿美元(约390亿港元)募资上限计算,宁德时代此次港股IPO规模远超其2018年A股上市时的54.6亿元人民币(约8.5亿美元),甚至接近其过去三年净利润总和(2023-2025年累计净利润约750亿元)。横向对比,2025年港股前四个月最大IPO募资额为22亿美元,宁德时代此次融资真可谓现象级表现。 这一数字不仅超过2023年京东健康的IPO募资规模(约34亿美元),更在港股市场新能源板块中创下新高。
此次融资,打破了港股IPO通常较A股有所折价的惯例。而这一高位定价策略,既彰显公司对自身估值的信心,也反映了国际资本依旧对新能源赛道以及对宁德时代增长潜力的高度认同。招股书显示,基石投资者认购金额最高达203.71亿港元。参与者阵容堪称豪华:中石化、科威特投资局(KIA)、高瓴资本、瑞银资管、橡树资本、未来资产、加拿大皇家银行等中外主权基金和顶级机构悉数在列。如此集中度与质量的基石认购,释放出清晰的信号:宁德时代的全球化布局与盈利能力,获得了机构投资者的广泛与高度认可。
上市节奏创纪录:3个月走完备案至挂牌流程
从2月11日递表到5月20日挂牌,宁德时代仅用3个月便完成港股上市,创下中企境外上市最快纪录。这背后既有中国证监会“备案制”改革的高效支持,也暗含监管层对新能源企业出海的战略倾斜。此外,当前港股新能源板块平均市盈率回升至25倍,较2024年低谷反弹30%,为高位定价提供了窗口机遇期。
融资动因:欧洲战线扩张与产业链本地化压强
根据招股书,本次募资的90%将投向匈牙利工厂两期建设。该项目总投资预计超500亿元,是宁德时代欧洲本土化战略的核心。随着欧盟碳关税政策收紧及欧洲车企加速电动化,宁德时代亟需在海外建立产能壁垒,而港股融资为其提供了“弹药库”。加大对欧洲的产能投资,不仅可以降低潜在关税壁垒和供应链不稳定风险,也有助于其获得欧洲整车厂的长期合作。
其次,尽管宁德时代A股上市后通过增发、可转债等累计融资超600亿元,但其市值长期徘徊在万亿元关口,流动性压力渐显。港股上市不仅能引入国际长线资金,还可通过“A+H”双平台优化股东结构,降低单一市场波动风险。
高估值窗口期与再融资需求的平衡
尽管全球新能源赛道面临阶段性调整,但宁德时代选择此刻进军港股市场,有其现实考量。一方面,港股市场估值相对A股更具弹性,港元联汇机制也有助于吸引国际长线资金入场;另一方面,随着国内政策红利逐步兑现,宁德时代亟需更多美元计价资本支持其全球化扩张。
此外,公司过去两年已通过回购与高比例分红向市场释放大量现金。2023和2024年分红率均达50%,2025年启动的80亿元回购计划,截至4月已完成15.5亿元。这些动作在提振投资者信心的同时,也释放出公司现金流稳健、具有进一步扩张空间的信号。
总结:港股上市只是全球化征程的中场哨
宁德时代并非简单地寻求融资,其港股上市更像是一次全球化战略的“资本配套工程”。随着欧洲、美洲、新兴市场产能布局不断深化,宁德时代的角色已不只是“中国的电池巨头”,而是全球新能源产业链的关键基石。
当然,尽管宁德时代2024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5%,2025年一季度增速进一步攀升至32.85%,但其港股发行市盈率仍达28倍(按2024年净利润计算),高估值需依赖持续的技术突破与市占率提升。而全球动力电池行业正面临新一轮挑战,如何平衡扩张节奏与盈利质量,仍是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后的核心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