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 言
突发!中国单日豪掷千金,购入近80万吨美国大豆! 这笔年度最大订单被指为履行高层承诺,采购价甚至高于市场。同时,3万吨阿根廷豆粕破冰入华,为2019年来首次。一进一增之间,释放出哪些关键信号?点击了解对饲料原料供应链的深远影响。
导读:一笔年度最大订单,一船破冰首航的豆粕,共同释放出中国饲料原料进口市场的关键信号。
近日,两则消息引爆农产品市场。美国农业部确认,中国买家单日采购了至少79.2万吨美国大豆,为本年度最大一笔订单。与此同时,一批3万吨的阿根廷豆粕已在中国顺利通关,这是自2019年获批以来的首次,标志着贸易渠道正式打通。
这两项动态,对国内饲料养殖行业意味着什么?
一、政治意味浓厚的高价采购:履行釜山承诺
此次大规模采购美国大豆,被市场普遍解读为对10月底中美釜山峰会贸易承诺的履行。白宫此前发布的协议清单显示,中国将在11月和12月采购1200万吨美国大豆。
本次采购的引人注目之处在于其“高价”。据交易员估计,此次采购的美国大豆价格远高于竞争对手巴西大豆的报价,每蒲式耳高出约1美元。这清晰地表明,此次采购带有强烈的政治任务色彩,旨在兑现贸易承诺,缓和双边贸易关系。
受此消息提振,芝加哥大豆期货价格应声大涨超3%,创下17个月新高,给备受压力的美国农业带来了喘息之机。
二、供应多元化的重要一步:阿根廷豆粕破冰
几乎在同一时间,阿根廷豆粕的成功通关同样意义重大。阿根廷是全球最大的豆粕出口国,但过去因检验标准等问题一直难以持续进入中国市场。
此次3万吨阿根廷豆粕的成功通关,意味着中国饲料原料供应多元化战略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业内人士指出,这为国内买家提供了一个新的、极具价格竞争力的供应选择,有助于降低对传统供应商的过度依赖,增强供应链的韧性。
市场影响与行业展望
结语
一笔是着眼大局的政治采购,一船是市场选择的破冰之旅。两者共同描绘出中国在复杂国际贸易环境中,兼顾履行承诺与保障自身供应链安全的战略布局。对于饲料企业而言,密切关注后续政策动向及南美豆粕的性价比,将是把握原料采购节奏的关键。
本文根据新年度最大订单:中国买入79万吨美国大豆!丨3万吨阿根廷豆粕已在中国通关,为2019年以来首次 整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