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老张今天带大家聊聊一个帮500强造“AI裁员神器”的技术大神,刚拿下公司黑客松冠军,转头就被自己东家裁了,结果人家反手创业,客户从初创公司接到十亿美元估值巨头,传奇故事主打一个“柳暗花明又一村”!
从失业者到创业者
先说说这创业后的逆袭有多顶。2024年12月,被裁才俩月的King就成立了自己的AI营销机构AMDK,启动资金全靠在普华永道的年薪和离职补偿。
现在他的业务简直开了挂,专门帮那些在行业里摸爬滚打二三十年的CEO,在TikTok时代打造个人品牌,客户量级从刚起步的小公司,一路冲到估值十亿美元的大企业,不少客户还主动找上门,想定制专属AI智能体。
他的终极目标更狠,要搞一组能帮企业搞定所有后台运营的智能体,这简直是把之前在普华永道的技能,玩出了新高度!
说到这儿,就必须倒回那出“荒诞名场面”了。时间拉回2024年10月,普华永道搞了个OpenAI黑客松比赛,3000多人参赛,King带着自己打造的“全流程人工自动化AI智能体”,直接拿下冠军。
夺冠两小时被裁
当时的他,那可是公司里的风云人物,2021年从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金融系毕业就入职普华永道,妥妥的高材生。
为了搞AI,他每周硬扛60到80小时工作,周末都泡在公司,还在内部组织AI智能体知识分享会,最多的时候200多个同事来捧场,又当产品经理又当数据科学家,代码、团队管理一把抓,说是“梦想工作”一点不夸张。结果呢?
夺冠刚两小时,公司电话就来了,就一句“业务收缩,咨询业务要调整”,直接把他裁了!这简直是现实版“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他亲手给500强客户做的AI智能体,本来就是用来自动化掉大量人类工作,甚至能端掉整个部门的,结果最后自己先成了被“优化”的对象,咨询行业“砍人帮”的名号,这下算是实锤了。
AI裁员潮背后
不过话说回来,King的遭遇也不是个例。他被裁后一年,之前服务过的不少500强客户,也陆续开始缩减人员。
其实这背后的逻辑很简单,AI智能体的推理水平也就相当于5岁小孩,但架不住它能装下“全世界的海量信息”,那些枯燥、重复的琐碎活,它干起来又快又好,而这些活偏偏都是初级岗位在做,可不就首当其冲被替代嘛。
我觉得这事儿根本不是“运气差”,而是AI时代职场的潜规则提前暴露了:再光鲜的大公司、再耀眼的成绩,都抵不过“降本增效”的KPI。
但King最牛的地方在于,他没陷在“被裁羞辱”里,反而抓住了转机。
更重要的是,在普华永道那些年没白熬,每周80小时的工作量,让他摸透了商业底层逻辑,积累的人脉和技能,全成了创业的“垫脚石”。
现在再看King说的“被裁是最好的事”,是真的有道理。创业虽然比上班累,收入也不稳定,天天要处理一堆琐碎事,但胜在为自己干活,不用当“螺丝钉”。
毕竟,真正的铁饭碗,从来不是一份稳定的工作,而是走到哪儿都能发光的能力!
上一篇:建设银行取得液冷机房系统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