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昨夜上演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捉放曹”。 纳斯达克指数开盘时气势如虹,猛涨2.58%,让无数熬夜看盘的投资者以为反弹终于来了,纷纷冲进场。 谁知这竟是全天的高点,一个小时后剧情急转直下,指数跳水翻绿,一路下跌不带回头,最终以大跌2.15%收盘。 盘中振幅接近5%,这意味着开盘时兴奋买入的人,到收盘时账户亏损惨重。
这种高开低走的“套人”走势,同样发生在标普500和道琼斯指数上。 标普开盘涨1.92%,收盘却大跌1.56%,并且收在了全天最低点。 道琼斯也从开盘上涨1.63%转为收盘下跌0.84。
科技股成为重灾区。 固态硬盘板块跌超7%,激光雷达、飞行汽车这些前沿概念跌超6%。 半导体板块跌了3.39%,明星股美光科技暴跌10.88%,西部数据跌8.92%,超微电脑跌6.43%。 大型科技股也未能幸免,英伟达跌3.15%,亚马逊跌2.47%,特斯拉跌2.21%。
中概股同样遭遇黑色星期四。 中概股指数开盘后一度拉升1.68%,但随后跟随美股大市一路走低,最终暴跌2.87%。 蔚来跌6.09%,小鹏汽车跌5.10%,哔哩哔哩跌4.54%,拼多多跌4.31%,阿里巴巴跌3.53%。
与美股的惨淡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股市昨晚全线收涨。 英国富时涨0.21%,德国DAX涨0.50%,法国CAC涨0.34%。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欧洲股市在收盘前也出现了跳水,否则涨幅会更大。
时间来到2025年11月21日早晨,A股投资者面对的是一个复杂局面。 A股自身已经连续调整了四个交易日,昨日三大指数缩量下跌,但跌幅并不大。 盘面上出现了一些企稳迹象,成交量萎缩可能意味着抛压正在减轻。
从板块来看,A股近期确实在尝试走出独立行情。 与美股关联度较高的科技成长板块可能面临压力,特别是AI概念、半导体等。 但内需导向的消费、基建等板块,与海外市场关联度较低,可能表现出更强韧性。
银行板块由于估值低、股息率高,在市场震荡期往往被视为避风港。 医药生物板块也具备防御属性,部分资金可能会向这些领域转移。
政策面上,国内关于统一大市场、数字经济的政策暖风仍在继续吹拂。 国常会刚刚部署了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的措施,旨在推动内需增长。 这些因素为A股提供了一定的内生支撑。
沪深300指数当前动态市盈率约为11倍,这个估值水平显著低于美股的18倍。 估值优势为市场提供了较高的安全边际,限制了指数大幅下跌的空间。
资金层面,A股市场以内资为主导的特征明显。 北向资金等外资的短期波动对市场情绪有影响,但并未改变A股中长期运行逻辑。 历史上,即使在美联储激进加息期间,北向资金单日大幅净流出的情况也时有发生,但A股最终都回到了自身轨道。
技术面上,A股在突破4000点关键点位后,目前的回调可视为技术性休整。 昨日尾盘有资金回流迹象,部分先知先觉的资金可能已经开始布局。
个股层面,需要警惕的是与美股高度联动的标的。 特别是那些业务模式相似、估值偏高的科技股,可能会受到美股暴跌的情绪冲击。 而主营业务在国内、估值合理的公司,受到的影响相对较小。
操作上,市场波动加大时,控制仓位是关键。 留足现金不仅可以应对不确定性,还能在市场出现错杀机会时主动出击。 避免盲目追涨杀跌,保持冷静观察更为重要。
盘中需要密切关注北向资金的流向。 如果北向资金出现大幅净流出,可能会加剧市场波动。 反之,如果流出幅度有限甚至转为流入,则有助于稳定市场情绪。
行业表现将出现明显分化。 新能源产业链,特别是锂电板块,近期因碳酸锂价格持续上涨而表现活跃,这种趋势能否延续值得关注。 高端制造、军工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方向,也可能获得资金关注。
成交量是另一个重要观察指标。 如果市场下跌时成交量显著萎缩,说明恐慌性抛售有限。 如果放量下跌,则可能需要更长时间的整理。
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市场的剧烈波动既是风险也是机会。 重要的是识别哪些下跌是受情绪影响的错杀,哪些是基本面真正出了问题。 前者往往提供更好的入场时机。
市场总是在贪婪和恐惧之间摇摆。 美股昨夜的过山车行情是这种情绪极致的体现。 A股今日如何演绎,不仅考验市场的韧性,也考验每一个投资者的定力。
历史经验表明,外部冲击对市场的影响多是短期的。 A股最终的走向,还是取决于国内的经济基本面、政策导向和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10月份的CPI同比转正、工业增加值保持增长等积极信号,显示经济复苏的态势仍在延续。
此刻,距离A股开盘还有一段时间,市场各方都在静静等待。 交易员们盯着屏幕上的期指数据,基金经理们在晨会上激烈讨论,散户投资者则刷着手机上的各种分析。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9点30分那个瞬间,等待着市场给出今天的答案。
上一篇:名创优品三季度营收增28%,TOP TOY上市计划正推进中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