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今日酒价”更新了白酒批发参考价。 数据显示,2025年飞天茅台原箱单日下跌25元,报1665元/瓶。散瓶下跌5元,报1650元/瓶。 这已是近期连续下跌的延续。 数字跳动背后,市场情绪悄然转变。 有经销商在社交平台透露,当天询价电话减少,部分囤货的炒家开始主动联系渠道商寻求出手。 价格的细微变化直接反映在交易冷热上。
茅台价格下跌存在清晰的传导链条。 茅台厂家在第四季度向来有放量传统。 公开信息显示,茅台酒股份公司在11月初向市场追加投放了一批飞天茅台货源。 这批货物陆续抵达经销商仓库,缓解了之前紧绷的供应关系。 市场上可流通的现货增多,买家选择余地扩大,议价能力增强。 供需天平开始倾斜。
终端动销速度的放缓加剧了供需变化。 多位烟酒店老板提到,临近年底,高端白酒的礼赠场景并未如预期般火热。 企事业单位的采购订单相比往年同期有所减少。 个人消费者对于购买整箱茅台显得更加谨慎。 散瓶购买用于实际饮用的比例有所上升,这直接压低了原箱茅台的投资溢价。 原箱茅台跌幅大于散瓶,显示出市场对其金融属性的看淡。
渠道库存压力是一个关键变量。 有资深酒商分析,部分经销商在前几个月价格高位时囤积了相当数量的货源。 他们原本期待在春节前旺季卖出更高价格。 但当前出货速度不及预期,库存积压导致资金周转出现压力。 银行信贷周期临近,部分经销商选择降价回笼资金。 这种个别行为形成示范效应,其他面临类似压力的商家不得不跟随降价,从而形成一波集中抛售的小高潮。
“炒茅团”的信心波动放大价格跌幅。 网络社群中流传着几张聊天截图,显示有资深炒家开始清空手中的茅台持仓。 这些意见领袖的动作影响着大量散户跟风者。 恐慌情绪像病毒一样扩散。 有人晒出亏损出货的交易记录,评论区充满焦虑的询问。 这种群体心理的转变,让原本坚挺的价格支撑位变得脆弱。 1665元的关口被轻易击穿。
茅台价格下跌产生连锁反应。 其他高端白酒品牌的价格应声松动。 五粮液普五、国窖1573等产品的批价出现10至20元不等的阴跌。 二级市场酒商的利润空间被压缩。 一位在华东地区经营多年的酒商算了一笔账,目前卖出原箱茅台的毛利已不足8%,这还未计算资金成本和仓储费用。 他苦笑着说,现在卖茅台更像是在帮银行打工。
真正受益的或许是普通消费者。 一些消费者在电商平台发现,茅台预约购买的中签率似乎有所提升。 线下烟酒店里,老板主动推荐茅台的语气变得热情。 有消费者在社交平台分享,以1650元的价格买到了散瓶飞天,比上个月省下一顿火锅钱。 实际开瓶率的上升,某种程度上正在纠正茅台市场“喝的不买,买的不喝”的畸形生态。
收藏市场出现分化迹象。 老茅台、纪念款茅台的价格依然坚挺,甚至小幅上涨。 但新年份飞天茅台的收藏热度明显降温。 一位收藏家指出,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茅台的收藏价值基础。 当金融炒作退潮,酒品本身的文化价值和稀缺性才是支撑价格的真正基石。 这种价值回归的过程伴随着阵痛。
行业观察者注意到一个细节。 茅台官方商城的价格依然纹丝不动地维持在1499元的指导价。 但这一定价与批发市场实际价格形成巨大落差。 巨大的利润空间本应是经销商的福音,如今却成为价格下跌的缓冲垫。 批价越是下跌,反而越凸显出官方指导价与市场实际价值之间的扭曲关系。 这种扭曲终需被市场力量矫正。
茅台价格波动牵动着更广泛的民生神经。 有分析者将茅台价格视作高端消费的晴雨表。 它的持续下跌是否预示着整体消费能力的收缩,成为值得观察的窗口。 与此同时,围绕茅台形成的庞大灰色利益链也面临重构。 从黄牛到回收商,整个生态圈都在适应新的价格环境。 有人开始考虑转行。
当茅台不再是“硬通货”,它在我们这个时代究竟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是时候重新定义茅台的价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