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价的七折就能买到房?这些标有“银行直供”的房产正成为拍卖平台上的新宠。
一处市场估价约200万元的房产,近日在某第三方拍卖平台上以150万元成交,由银行作为出售方直接完成交易。这种“捡漏”的背后,是多家银行正在加速推进的房产直售业务。
据不完全统计,包括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等多家银行,近期均通过线上平台大量直接销售房产。在阿里资产平台,标注有“银行直供”字样的房产信息较去年同期增长24.7%,仅11月11日就有170余处涵盖商铺、住宅、写字楼等类型的房产同步拍卖。
银行直供房,简单来说就是银行通过司法程序或以物抵债等方式,拿到抵押房产并取得清晰产权后,直接以产权人身份挂牌出售的房源。
这些房源原本是借款人的抵押物,因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银行作为抵押权人通过司法途径取得房屋的完整产权,并以房主的身份直接出售或出租。
与普通法拍房相比,银行直供房在产权清晰度上具有明显优势。北京金诉律师事务所主任王玉臣表示,普通法拍房在拍卖前,其产权始终在被执行人名下,成交后才过户至竞买人名下。
而银行直供房的产权在出售前已经在银行名下,银行先是拿到了房屋的产权再进行出售。
近期,银行直供房市场规模显著增长。从整体挂牌情况来看,地方城商行与农信社在“银行直供房”的供应中占据主导地位。
京东资产平台数据显示,截至11月10日,兰州银行挂牌直售的房产标的达1779个,吉林银行挂牌房产超过2000套,天津银行则接近1300套。
这些银行直供房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其价格优势。与市场正常销售的商品房相比,银行直供房具备一定的价格优势,起拍价通常为市场评估价的70%至90%。
例如,华夏银行沈阳分行拍卖的一座位于沈阳市的住宅,评估价约为26.18万元,起拍价约为18.92万元,相当于最低打72折。
而南京银行上架拍卖的北京西直门附近某住宅,最终以1573万元成交,约为市场评估价的71.37%。
银行加速处置抵债房产,源于资本、盈利、市场风险等多重考量。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指出,近期银行“直售房产”之所以备受关注,一方面是银行开始重视债权处置,避免资产价格进一步下跌,属于止损行为。
另一方面,在互联网 渗透的情况下,直接对C端已经成为必然趋势。
近年来,监管政策引导市场有序出清。2023年7月1日正式实施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明确了不良资产认定标准,推动银行从“被动挂账”向“主动盘活”转变。
根据财政部《银行抵债资产管理办法》,银行取得抵债不动产和股权后应于两年内处置,若超期未处置,则在资本计量时施加惩罚性风险权重。加速处置可缓解银行资本压力。
此外,传统法拍房市场遇冷也是银行转向直接处置的原因之一。克而瑞研报显示,2025年6月,法拍房供应规模3.2万套,创年内新高,但成交仅3215套。李宇嘉表示,今年三季度法拍房在平台上的清仓率仅为28.5%,凸显渠道转型的迫切性。
对于购房者而言,银行直供房最大的吸引力在于其产权相对清晰。王玉臣表示,银行在进行房屋售卖前,已经通过债权剥离取得完整产权,房屋的产权较为明确,购房者不用担心购房后陷入产权纠纷。
“即使在购房后出现产权问题,购房人也可以向银行追责”。
杭州银行北京地区负责抵债资产项目的工作人员介绍:“我们挂网出售的是抵债房产,房屋产权已经法院裁定过户至我行名下,属于我行自有资产。消费者想要竞拍的话,可以先实地看房,把房屋状态了解清楚,等开拍日期到了,直接在线上出价即可”。
此外,银行直供房还有交易效率高的优势。银行直接销售房产,过程更为高效,可加快资金回收进度。目前多数银行采取双轨策略,即部分资产的处置沿用传统方式快速销账,还有部分资产的处置通过直售方式提升整体债权回收率。
尽管银行直供房有诸多优势,但购房者仍需警惕其中的风险。王玉臣律师提醒,购房者需要警惕是否存在特殊限制的条款,个别房源可能附带交易条件。
例如要求一次性付款、限制办贷时间、过户时间等。购房前,一定要仔细核实相关合同条款,尤其是瑕疵担保、费用清算等条款,避免银行通过格式条款免责。
麟评居住大数据研究院首席分析师王小嫱建议,购房者需像买普通商品房一样做足功课。
首先要核查产权证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确认房屋无产权纠纷;其次务必实地查看房屋现状,关注房屋结构是否完好、装修情况如何,以及是否存在租赁、占用等问题。
此外,购房者还需要提前明确交易税费。银行持有的房产是否会被认定为“二套房”,是否会因此产生额外税费,这些都可能增加交易成本。
白耀华律师特别强调:“必须强调,银行的信誉仅代表‘交易安全’,绝不代表‘房产完美’”。他建议竞拍人需核实是否存在租赁关系或他人占用,建议实地勘察房屋结构、装修状况。
随着银行业绩考核、资产处置力度加大,且考虑到目前处于房地产市场调整期,银行表内部分不动产风险暴露可能性增加。因此,未来银行直接对接C端处置不良资产的数量可能增多,银行端或成为房源供给的一个重要渠道。
李宇嘉认为,在房地产价格止跌回稳的关键期,监管部门需规范银行等机构单方面追求债权回收而实施的降价出售行为。
对于法拍房、工抵房、银行直售房产,都应实施统筹管理,才能避免资产价格无序下跌的现象。
部分地方政府正在进一步拓宽路径,如将银行直售房产纳入保障房采购池,此举既化解了金融风险,又补充了民生供给。
这一创新举措为银行处置直供房开辟了新通道,也为保障房供应提供了新来源。
随着年底临近,银行加速处置手中资产,目的是为了在年底封账前尽可能多地收回款项。对于购房者而言,银行直供房或许是一个新的选择,但切记谨慎决策,避免盲目跟风。
银行卖房现象不仅反映了当前金融与房地产市场的深度调整,也预示着资产处置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这种变革中,把握机遇、规避风险,才能做出最明智的购房决策。热点观察家
财智密码
财经领域爱好者
42604篇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