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第二十届中国经济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一众中国经济领域大咖齐聚南沙,共同把脉中国经济最新发展和未来机遇。广州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公共政策学院院长郑永年在主论坛演讲时表示,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被赋予改革先行者等光荣称号,但进入新时代,尤其是进入“十五五”以来,我们面临新的国际环境,也有严峻的挑战,也有重大的机遇。国家对广东有新的需要,社会对广东有新的期待。
在科技领域的发展上,郑永年提出,一要构建大科创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融合大湾区基础科研能力。二要通过应用技术的转化,发展制造业,形成新的产业集群,推动更多生物医药、游戏、人工智能领域应用技术落地。第三要建立以香港、深圳、广州为中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他指出,地域嵌入型的世界级经济平台或经济枢纽能够吸引高端的技术和人才。
对于这些目标,郑永年结合他在广东多地考察的经验,为广东推进改革提出了五条建议。一是进行大科创体制建设,培养更多的工业人才,科研经费要向年轻人倾斜,资金流向要抓小放大,扶持专精特新企业,建立“耐心资本”。二是要进行行政体制改革,建设城市群和共同大市场。三是改革监管体系,既要把底线、红线守住,又要适度放松监管。近年由于监管过度,审批时间过长,缺少风投资本等原因,大量的国内生物医药被华尔街买走,郑永年建议应适度监管,发展和安全应同时进行。四是要进行制度型的开放,通过“港澳+”的方式做加法,在横琴、前海、河套、南沙试点与港澳进行规则对接,机制衔接,在四点的基础之上,以点带面,扩散到整个大湾区,规则统一有助于形成大湾区市场。第五,广东要制度开放,单边开放,可以在大湾区与香港合作起来,打造企业出海的第一站。
郑永年表示,从经济规模来说,粤港澳大湾区去年的统计数据已经超过纽约和旧金山湾区,但在科技方面还有很多空间可以前进。他认为,如果大湾区11个城市能够融合起来,到2035年粤港澳大湾区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中心,以及世界上最大的科创中心。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赵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