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图由AI生成
作者| 史大郎&猫哥
来源| 是史大郎&大猫财经Pro
中植系,开始判了。
大唐财富上海第一分公司老总于某,因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判有期徒刑3年5个月,罚金20万,退赃退赔,于某也认罪认罚。
大唐财富是中植系四大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之一,于某2015年入职大唐财富。
从2017年开始,中植系开始搞定融产品,于某就负责上海的销售,承诺年化收益率7%-9.5%。
他的团队倒是挺给力,5年时间,对359个上海客户销售了20.7亿,人均577万;南昌客户58人,销售1.74亿,人均300万。
到暴雷的时候,大约有8.85亿没有兑付。
2024年3月份,开始各种通报,请涉案人员“主动配合调查取证,积极退缴违法所得”。
那时候的说法是,涉“定融”就是涉案,涉案就是一个选项,退赃。
而2个月之后,上边就开始抓人了,除了中高管们,还有企图对抗退赃的理财顾问,于某就是在那一批被抓的。
抓得要判,赃也是要退的,退赃大户肯定是核心高管。
“四大财富”之一的恒天财富总裁周斌,年薪9500万,入职9年多,退赃就得按亿计算了。
于某虽然是分公司老总,也只能是小卡拉米,法院认定的赃款约140万,于某被抓后退了75万工资,和8万多分红,现在还有大约56万没补上。
而整个中植系,定融的窟窿就有2500亿,员工退赃部分,近40亿。
于某只是“前菜”。
2023年中植系案发时,解直锟已经去世了,但“解某某”等核心高管就被抓了,2024年又抓了一批,一共49人,2024年11月公诉,今年9月份开庭,也快判了。
其实,今年最高检的工作报告就已经预告过了,“指导广东、北京等地检察机关对“恒大系”案件42人、“中植系”案件49人审查起诉”。
这是两个世纪大案,恒大的摊子更大,丁玉梅在香港对抗法院、转移资产,许家印在内地,除了财务造假、信披违规、挪用资金,还涉嫌非吸或非法集资。
当年,恒大金服闪现亚冠,轰动一时,承担的是恒大的搞钱任务。
那时候,恒大金服的收益率6-8%,和恒大的融资成本差不多,于是恒大疯狂发产品,用户疯狂买,主要看中背后房企老大的担保。
2018年,P2P开始暴雷,金服转了财富,但是卖产品更疯了,不仅对外拉理财,员工还有购买任务,七七八八下来,搞了也有小1000亿。
2021年,恒大财富跟着恒大一起暴雷。
明面上,恒大财富的规模没有中植系的雷那么大,未兑付金额只有340亿,但是整个恒大体系内的非吸规模,据称有4000亿。
许家印、许腾鹤、潘大荣、刘永灼等核心高管,都已经进去了。
按最高检的速度,距离判决也不远了。
他们是怎么搞这么大的呢?定融,或者说自融。
定融,其实就是定向融资,本来也不是不能做,但是无论是恒大还是中植系,都把这套玩熟了。
企业要融资,找金交所担保备案,然后财富公司负责销售理财,他们能把一整套流程,变成自己人在玩。
融资的企业可以是自己的,财富公司是自己的,正规的金交所不好找,那就到偏远地区找,甚至可以自己成立一家“伪金交所”,门槛不高,注册在村里都成。
所有的通道打通,定融就变成自融了。
钱没流向企业,而是成为资金池,本来应该定向的钱,到底投哪儿了,谁也不知道。
靠着资金池里的钱,中植系、恒大系得以快速扩张。
高峰期,中植系操盘万亿资金,实控10多家上市公司,而恒大直接成为房企的老大。
这么玩,膨胀得快,但是崩盘也狠。
中植系暴雷的时候,只剩下2000亿资产,却有4600亿债务,直接资不抵债了,而恒大更是留下2.4万亿的债务。
咋还?没法还,资金池早就没钱了。
这些产品根本找不到底层资产,没有资产,就更别提变现了。
于某的判决书说,“退缴在案的钱款按比例发还集资参与人,不足部分继续追缴或责令退赔”。
这90多人的退赔,就成了“全村的希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