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福州又发布了一场土拍预告,11月7日举行,这意味着,9月一场、10月一场,11月两场。
只不过按目前的进展来看,12月大概率还要有一场。
伴随着这个趋势,福州发布的三季报网签情况,对比了前几年,当然2023年以及之前的都看不到了,不过群主有记录。
关于市场,在这种遇冷的背景下,去库存周期最受关注。
下面就简单的聊聊土拍供应数据和去化数据的对应关系,看看后续的市场。
福州目前发布了9场土拍,已经举行了7场,合计成交面积759亩,吸金165亿,数量34幅,其中纯商15幅。
随后的两场,供应合计面积648亩,金额82亿,数量23幅,其中纯商8幅。
简单对比可以发现后面两场土拍的地块金额偏低,从地块明细来看,仅一幅河南旧改纯商、老仓山纯商、闽北纯商,剩下的地块都相对一般,此外的商务用地,体量占比较大。
这时候再去对比这几年的土拍数据:
按照后续两场全部被兜底成功,今年土拍吸金247亿,面积1407亩。
对比前几年的数据,很明显还是不够,此前3年土拍遇冷后,年金额保持在350亿上下。
今年缺口还有100亿,不出意外预计12月还要来一场,琯尾街大概率会在年底上架,补掉这100亿的缺口。
从这几年的数据来看,2020年是福州土拍供应巅峰,一年吸金728亿,面积4478亩,对比后面几年全是腰斩。
对于楼市最大的关注还是纯商的供应情况。
2020年福州供应了213万方,只不过容积率1.7。
后来福州虽然供应下滑,兜底成为主流,但是旧改大面积升容成为趋势。
此外在住宅用地方面,纯商的占比越来越高。
这样的背景下,前几年每年供应纯商计容面积140万方左右,2024年达到巅峰的231万方。
对比今年的供应全部兜底106万方,接近腰斩,只不过大概率最后一场供应后,也会达到140万方左右。
平常市场聊去化,都是用库存情况/去化速率,得出去库存周期。
这种方式问题在于,未考虑供应端的情况,对于楼市除了这种计算库存外,还有一个模式观察,即生产者消费者模式。
楼市库存如同管道,一旦消费多于生产,那库存即便大也会被消耗完,反过来,库存就会持续加大。
上面的土拍情况,已经知道了福州的生产者,每年纯商计容面积140万方,去年231万方。
来到消费端,看看数据:
首先是官方发布的季度数据:
2025年前三季度,五区新房住宅成交13474套、面积131.9万方
2024年前三季度,五区新房住宅成交13525套、面积127.2万方
2024年四季度(单季度),五区新房住宅成交6485套、面积67.29万方
分析:从官方的数据来看,可以发现今年前三季度持平去年,去年第四季度的数据异常突出,全年占比32%,比平均25%多了7%,相当于前三季度单季度的1.5倍。
如果在对比此前的官方前三季度数据:
很明显这两年的官方数据,也是跌的严重,接近腰斩。
当然官方数据有个最大问题,安商房也计算在内,特别是前几年安商房集中网签过多,比如2021年,所以这个数据的偏差较大。
下面贴个人统计的商品房网签汇总(个人统计,数据存在偏差,整体可控)
分析:这几年商品房的销售数据,每年都在下滑,2022年全年170万方,跌到了2024年的106万方。
当然2021年预计数据更猛,当时楼市小回暖。
这里面主要聊聊2024年的四季度以及今年。
2024年福州楼市已经进入低迷期,只不过在四季度楼市迎来小幅反弹,从月均550套,一下子反弹到月均1048套,翻倍的行情。
所以在四季度占比也可以发现,其他年份都是25%的均值,到了2024年,占比高达38%,一个季度卖了40万方,3000多套。
也正是2024年四季度的反弹,稍微弥补了一整年的去化数据。
时间来到今年,前三季度的数据,略高于去年,不过仅仅是略高,接近持平,还是远低于前2年。
这时候压力就来到四季度,是否能做到去年那样的翻倍反弹?
10月已经即将结束,拉个网签数据看看:
商品房网签621套,其中恒大滨江左岸,供应91套拿下销冠(很明显这个数据可以剔除)。
实际也就500套出头,按这个趋势,大概率持平上个月,不足600套。
从环比来说,这个数据也就中规中矩,但是从同比来说,这数据就不够看了。
四季度的第一个月,数据已经说明没了去年的反弹。
剩下2个月如果还没有变化,那2025年的去化数据,大概率会不足100万方,创下新低。
有了上面的去化和供应数据后,再看看这个生产消费模式,最终会如何?
2025年的全年,先使用前三季度平均值计算,土地供应先按目前的情况计算。
从剩余面积就能看出,2022-2023年,福州的供需是相对均衡的。
时间来到2024年,大量供应纯商,奈何去化数据持续走低,这就导致管道里面多了接近1年的供应面积。
至于今年,如果年底再来一场,那最终剩余面积大概率会达到50万方。
如果后续的年份,福州依旧保持这几年土地供应不变的目标,持续加码旧改,那目前的去化速度,会造就的已经不是平常理解的去化周期偏长。
会变成这个周期的上涨趋势持续加大。
届时消费端,单靠购房者消费不过来,管道堆积严重,怎么办?
生产端停一停,土拍供应下滑,吸金减少?
数据过期,比如个别土地太久没开发,被回购。
增加消费者,安排拆迁户、公务员强行进场?
综上,供应的数据每年都按照既定目标完成,雷打不动,外围没人要就安排国企兜底,暂缓开发,市中心没有地,加速旧改供应,提高容积率造钢铁森林,最终完成目标。
奈何供应的目标,可以靠自己人完成,但是到了消费端,逐渐走低的去化,购房者看着各个区域井喷的供应地块。
比如金山、二内晋等,十几幅纯商要上市,但凡是个理性购房者,大概率都会观望。
消费端的目标,没办法按既定目标完成,本就去库存周期偏大,还在持续加大供需差。
这个问题,如果不改变,目前是2年,那未来的几年要怎么办?
上一篇:别让价格欺诈寒了消费者的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