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了《关于黄金有关税收政策的公告》,对黄金相关税收政策作出重大调整。为帮助会员单位解读“税收新政”,把握政策导向,11月10日,广东省黄金协会在广州皇冠假日酒店会议室召开了“黄金税收新政”实施情况座谈会。
来自周大福、周生生、六福珠宝、潮宏基、英皇珠宝等零售品牌,以及黄金珠宝生产加工贸易、精炼、检测等领域的40多位会员单位代表齐聚一堂,交流新政策实施一周的行业动态、实施难题与应对思路。座谈会由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永光主持。此前,广东省黄金协会由会长甄伟钢带队,已到深圳水贝、番禺等地进行“税收新政”调研,为此次座谈会作了充分的准备。
广东省黄金协会会长甄伟钢作开场发言
广东省黄金协会会长甄伟钢在开场发言中指出,此次黄金税收新政改变了上海黄金交易所运行23年的“即征即退”免税政策框架,主要变化是投资类黄金税收优惠仅向交易所会员单位倾斜,非会员单位及非投资类黄金业务面临7%左右的税负增加。新政实施首周,水贝等核心市场已出现客流减少、主要商家观望、回收业务下滑等现象,终端定价调整与市场适应尚需时间。他表示,协会将收集会员单位意见建议,积极向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行业诉求,助力行业平稳度过适应期。
广州阅宝黄金有限公司总经理王伟彬在主题发言中强调,新政下,企业需将税收新政策纳入“一把手工程”。他提醒会员单位,应高度关注上下游税收合规性,避免侥幸心理,金税系统的大数据监管将使不合规业务风险大幅提升。“会员单位与非会员单位的税收成本差异,将重塑行业竞争格局,合规企业将获得更公平的发展环境。”
广东南方黄金市场研究中心主任宋蒋圳结合市场一线调研成果,对税收新政策要点进行深度解读。他明确,新政未关闭投资类黄金的交易通道,交易所会员单位投资类黄金仍享受即征即退政策,银行网点与会员单位线上渠道将成为投资类黄金销售的核心阵地。同时,政策对投资类与非投资类黄金的界定、发票开具规范等细节,需企业仔细研读政策原文,避免因解读偏差引发经营风险。
在交流互动环节,各会员企业代表围绕新政策落地中的具体问题展开热烈讨论,聚焦税负传导、产品界定、渠道调整等核心议题。
部分品牌代表反映,税负增加已导致零售端定价出现调整,内地与港澳地区金价差扩大至12个百分点左右,部分华南地区消费者开始转向港澳购金。另有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计价类黄金产品销量同比下滑明显,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文化内涵、IP合作等方式,淡化黄金金融属性,提升产品附加值。
加工批发与精炼企业则关注存量库存抵扣问题。多家企业提出,10月31日前采购的黄金原料在新政后销售时,进项税抵扣规则不明确,可能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有企业代表建议,希望行业协会牵头与税务部门沟通,明确投资类黄金的产品界定标准,如电铸工艺类等文创类黄金产品的归类问题。
渠道转型成为企业共识。部分企业表示,新政实施后,大量无资质的非会员渠道主动寻求与会员单位合作,渠道整合带来新机遇。另有企业提出,将聚焦大湾区市场,通过品牌文化赋能与定制化服务,对冲税负影响;还有企业透露,熊猫金币等合规投资类产品销量激增,会员单位可依托银行渠道拓展代销业务。
针对回收业务,企业代表普遍认为,新政虽未直接调整回收环节税收,但间接导致回收量锐减,以旧换新业务或将成为零售端新的增长点。多家企业建议,会员单位可按照回收服务的行业标准,规范回收流程,挖掘存量市场潜力。
座谈会上,企业代表普遍认为,税收新政本质是国家规范行业秩序、引导产业升级的重要举措,长期将推动行业“良币驱逐劣币”,促进高质量发展。针对当前挑战,大家形成多项共识:一是会员单位应发挥资质优势,通过渠道合作、直营拓展等方式抢占市场份额;二是企业需加大产品创新力度,强化文化、设计、工艺价值,降低对黄金原料价格的依赖;三是行业需建立常态化交流机制,共享合规经验与市场信息。
广东省黄金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叶永光在对座谈会进行小结时表示,将持续跟踪税收新政的实施情况,发挥行业与政府部门的沟通桥梁作用,推动政策细节进一步明确,助力会员单位精准把握政策导向,共同探索行业发展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