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第十四届中国EMBA项目排行榜”“中国港/澳区域的影响力中文EMBA项目”,暨“STEM:EMBA商学教育与培养的新挑战”报告,联袂发布。
“要将新思想转化为现实成果,还需要实用知识、技术知识,尤其是商业知识的支撑。”
荣获2025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三位经济学家中的两位——菲利普·阿吉翁(Philippe Aghion)和彼得·霍伊特(Peter Howitt),在他们的《创造性破坏与增长(A Model of Growth Through Creative Destruction)》中,正式将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年)的创造性破坏理论数学化,并纳入到了主流经济增长模型。
从管理学基本理论到运用数学化的实证,背后不但是管理学到经济学的一次“升级”,同时也是管理学与STEM(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的交叉与融合。
今天的管理者,面临更大的不确定和复杂性。从能力角度,不仅要懂基本的管理,更要掌握全方位的STEM知识。这看起来有些迫不得已,但由于受制于时代和环境,只能调整心态,去适应。别无选择。-
那么,管理者怎么去形成一个完善的“管理+STEM”的体系知识呢?
需要一个可靠的知识供给方——就是包括MBA/EMBA项目在内的大学商学院。
大学商学院能否教会学生像阿吉翁、霍伊特那样用数学逻辑去实证、思考?
今年,《经理人》不仅仅是发布一个EMBA榜单,我们希望和商学院共同思考、寻找破解当前具有时代性的挑战课题。
以往,对于国内商学院EMBA项目的发展状况,《经理人》除了编制年度EMBA系列榜单之外,还融合了有关中国商学教育发展情况研究分析。基于进入今年以来商学教育出现的新形势、EMBA项目的新态势,今年的编制形式转为新的模式:由“分析研究+榜单”的融合模式,调整为各自单列。
今年的研究报告,系统的关注国内外商学教育的发展趋势,以及国内EMBA的环境、现状、招生、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的问题和挑战,其中抓住了一个重要的命题:STEM——EMBA商学教育与培养的新挑战。
所谓STEM,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数学(Mathematics)等四大学科领域。
基于《经理人》今年编制的以STEM方向为思路的报告中传达的课题、对象、环境等系统性维度,也直接成为本届(第十四届)EMBA榜单的编制基础。
关于本届“中国EMBA商学项目排行榜”,除主榜之外,还包括“STEM方向-教学创新与实践TOP15”“STEM方向-科技战略与创新力TOP15”,以及“财经与理工类大学EMBA项目TOP榜”“学员满意度TOP15”,排名不分先后的“最值得推荐的EMBA商学项目课程”“可持续社会责任案例”等。
2025,第十四届EMBA项目榜单特点
和往届相比,本届EMBA榜单的主要亮点——
部分维度:权重加大、定义明确
本届“中国EMBA商学项目排行榜”评选中的两大核心——“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科技战略与创新力培养”的维度权重,进一步加大,且均以转向STEM的程度为主要考察对象。
和往届相比,这两个子榜名称的前缀,均明确注明“STEM方向”。因此,能在这两个子榜中获得较高分值的EMBA项目,在综合榜单上会有更优异的表现。
生源维度:二元性解释
本届“中国EMBA商学项目排行榜”的项目为37个,对比去年,尽管有部分入榜项目有出入,但总量仍持平。
其中部分项目出入的原因是,除了一些项目因客观原因未纳入评选考察,还出现了一些新增的项目(恢复招生,且表现良好)。
在实际评选阶段中,有部分院校EMBA就生源评选的维度,提出了“比较性”的诉求。对此,我们的原则是:对生源的评选维度,是一个具有“二元性”的观察角度,要明确EMBA生源表现和其综合表现的逻辑关系。
生源评选维度,涉及招生规模、生源结构、生源质量,以及调剂、降分等招生手段使用的程度等因素。此外,招生规模为生源维度中的一个子项。
需要辩证看问题。假如某项目的生源规模(2025届)低于近3年平均水平,或严重低于所在区域院校整合平均值,那么该项目在这一维度上就会失分,甚至判定零分,不再被纳入榜单评选。
理工和财经类大学EMBA:差异明显
今年仍将理工类、财经类大学EMBA项目从综合榜中抽离出来。
和往届相比:入榜的财经类大学EMBA项目在数量上有所减少,排名有变化,而理工类大学EMBA项目在数量上有所增加,排名变化较大。
理工类大学EMVA,凭借相关STEM资源优势,和综合类大学EMBA基本保持同步。
财经类大学EMBA项目,在以STEM为导向的“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科技战略与创新力培养”的表现方面,由于资源不足、条件不足等因素,面临持续的挑战。需要注意的是,在该类EMBA项目中的第一名对第二名之间的优势差异,会特别明显,
社会责任:仍为考察项目
基于EMBA项目的社会属性,“可持续社会责任案例”虽然不影响榜单排名,但我们仍挑选出部分案例。我们希望看到的是,通过EMBA的学习,不仅仅是让企业高级管理者具备商业能力,或赚了多少钱,而是要对社会做出贡献。
2025第十四届EMBA项目榜单中的“STEM”案例
现就本届“中国EMBA商学项目排行榜”的相关情况,进行公布和解读——
荣获今年主榜前15位EMBA项目依次为:清华经管EMBA项目、北大光华EMBA项目、浙大EMBA项目、上海交大安泰EMBA项目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EMBA项目(并)、厦大EMBA项目和同济经管EMBA项目(并)、复旦EMBA项目、华科大EMBA项目、上海财大EMBA项目、南京大学EMBA项目、哈工大EMBA项目、大连理工EMBA项目、西安交大EMBA项目、人大EMBA项目、武大EMBA项目、华南理工EMBA项目。
进入TOP15的EMBA项目,具有共同的特征:在STEM导向的“教学创新与实践项目”“科技战略与创新力培养”两个维度上,均能获得最大的权重分值,且体现出各自优异的特点。
限于篇幅,这里仅列举部分EMBA项目,进行概括描述——
清华经管EMBA项目:
加速推进开发“理工+管理”深度融合课程
清华经管EMBA秉持跨学科融合的理念,高度重视理工类学科与管理学科系统的结合。清华大学作为我国科研与教育的重要基地,具有较强的理工类学科的资源优势,清华经管EMBA全新开发多门理工与管理的深度融合的课程,致力于培养一批既具备科技创新能力,又具备卓越管理才能的复合型领导人才,以期为国家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贡献智慧和力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浙大EMBA项目:
持续推进“学科交叉BEST战 略”
浙大管院正式推出具有STEM特点的“学科交叉BEST战略”。BEST分别代表商业(Business)、工程(Engineering)、科学(Science)和技术(Technology)。该战略依托浙江大学的多学科优势,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为基本原则,通过九大学科交叉战略性行动,开展了一系列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开创性举措,为高水平服务国家、区域和产业需求提供“浙大方案”。
“BEST战略成果”之一:2025年6月3日,浙江省科学技术厅公布了2024 年全省重点实验室认定结果名单,由浙江大学牵头,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中核运维技术有限公司共建,依托于浙江大学管理学院的“全省数智管理与决策技术重点实验室”被认定为“全省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EMBA项目:
STEM课程贯穿整个课程体系
作为国内首个以科技命名的商学院,面向科技型企业家与高层次管理者,以培养“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复合型科技产业组织人才为核心目标,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与新兴产业生态构建。其课程与师资体系中——
★ 课程矩阵:围绕“科技前沿-产业趋势-资本运作-管理实践”四大模块构建课程体系,强调跨界融合与场景化学习,提升技术洞察、产业判断、资本配置与组织治理的综合能力。
★ 师资结构:构建“全职+兼职、学术+实践”的跨界师资生态,形成由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政策专家共同授课与辅导的“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共创机制,确保知识与实践的同频共振。
★ 跨学科底座:以科技、产业、管理、金融等多学科融合为牵引,推动科技产业组织学的学科建设与方法论沉淀,支撑复杂场景下的系统化决策能力。
厦大EMBA项目:融合理工类与管理类知识
厦大EMBA强化选修课程设置,使理工类与管理类知识的直接融合。具体课程——
★ 大数据与商务智能:该课程将理工类的大数据技术知识与管理学科中的商务智能应用相结合。
★ 信息技术与企业变革:信息技术是典型的理工类学科内容,包括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等。
★ 对话科技,创建指数型组织:这门课程融合了多门自然学科(化学、物理、海洋、信息、生物等)的理工类知识与管理学科知识。它探讨如何利用前沿的科学技术来创建具有指数级增长潜力的组织,体现了理工类学科与管理学科在组织创新层面的深度融合。
上海财大EMBA项目:重构数智商学和价值财经
面对数智时代的产业变革与商业机遇,上海财大MBA/EMBA项目以“向深、向广、向新”为导向,围绕“数智商学、价值财经”核心理念完成培养体系全面升级,实现商学教育与时代需求、国家战略的精准对接。
依托学校新型举院体制与责任教授制度,构建覆盖“财经智慧-产业未来-数智尖端-全球视野”的培养矩阵:
★ 四大班型精准适配不同职业阶段需求,全日制全球MBA聚焦国际化人才培养,非全日制综合精英MBA面向多元产业管理者,非全日制创投MBA服务创新创业群体,非全日制金融EMBA则深耕高端金融投资精英的培养;
★ 七大专业方向涵盖“全球视野下的管理与实践”“数智管理与商业分析”“产业趋势与商业战略”“数字金融与智能财务”“中国式现代化与企业管理”“数智创新创业与创投”“全球宏观经济与金融投资”,将数智技术与财经专业深度融合,全方位塑造学员驾驭未来的商业核心能力。
EMBA项目的未来,仍由两种需求决定
在本届“中国EMBA商学项目排行榜”发榜的同时,各个EMBA项目正在对2026届EMBA招生进行招考。
诚然,我们希望每个EMBA项目都能招满名额,同时招到理想中的学生。但现实和想法总会有差距,有些EMBA项目会如愿,有些EMBA项目可能仍待努力。
时代变迁,对商学教育的需求变化的速度,远远超出预期。那么什么叫作需求变化?
从“硬需求”角度,就看两个维度:1.今天想读EMBA的学生是谁?2.现在是哪些类型企业有高管能力再造的需求?
从“软需求”角度,主要就是,今天的商学教育正在发生的新理念、新定义、新课程是什么?
需求决定供给。怎么供给,则涉及教育服务。今天,很多EMBA项目为适应形势变化,进行了课程和教学改革,但是企业、学生满意度到底如何呢?
我们建议,用“服务质量差距模型(Service Quality Model)”用于EMBA教学满意度评估。这是一个好方法,每个MEBA项目都可以按照自己的特点,搭建独立的“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借以跟踪、分析、判断:学生顾期望与学生感知的服务之间的差距,具体为:学生真正的期望、对学生综合服务设计和标准、对学生服务传递与承诺的匹配度等等。
最后,我们期待在下一个年度,中国的EMBA教育新实践能够有更出色的实证结论。
文:本刊商学院研究组
编辑:曹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