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俄乌冲突绵延至今,乌克兰所面临的资金难题,俨然成为左右当前局势发展态势的核心议题,其走向备受各方瞩目。
外部援助对乌克兰维持运转至关重要,但当前美欧在援助上的态度和行动并不统一,给基辅的资金保障带来不确定性。
欧洲这边正为如何帮乌克兰融资琢磨方案,不同想法之间分歧不小,推进过程并不顺利。
而面对西方的相关计划,俄罗斯也采取了明确的反制措施,各方围绕资金的角力还在持续,后续动向备受关注。
基辅的资金缺口
自2022年2月全面升级,俄乌冲突已至第四个年头,这场持久战如沉重桎梏,使乌克兰陷入严重资金困局,经济民生均承受着巨大压力,其艰难处境令人忧心。
当前乌克兰的外部援助主要靠美欧支撑,但美国的援助政策一直摇摆不定,欧盟内部也因为财政压力出现了明显分歧。
这种援助断档的风险让基辅的资金链备受考验,有分析指出,资金能否及时到位直接关系到乌克兰的持续作战能力,甚至影响战场走向。
欧洲的两套方案
当乌克兰深陷资金困境、等待“输血”之际,欧洲悄然浮现两条融资路径,然而,这看似带来希望的途径,实则都被重重阻碍所笼罩,前景不容乐观。
当地时间11月8日,北约成员国挪威抛出了一个重磅提案,计划用自己的主权财富基金做担保,为乌克兰争取超过1000亿欧元的欧洲军事贷款。
挪威政府全球养老基金,作为全球最大的主权财富基金之一,凭借石油与天然气出口收益不断累积资产,截至目前,其规模已高达1.7万亿欧元,在金融领域占据重要地位。
挪威此举背后暗藏玄机,俄乌冲突致使欧洲能源价格飙升,在2022至2025年期间,该国凭借能源出口斩获超3000亿欧元巨额收益,这或许是其行动的特殊缘由。
此景况引得丹麦等欧洲伙伴质疑其“借战争牟利”,挪威政府为此怒不可遏,外界把该提案视为挪威政府应对此项指责的关键之举,以平息各方质疑之声。
不过目前提案还在讨论阶段,能不能落地还是未知数,另一边,欧盟内部正为另一套方案吵得不可开交。
早在9月,欧盟委员会就已提议,利用冻结的俄罗斯资产为乌克兰提供贷款,基辅方面无需忧心,只需静待俄罗斯支付“战争赔偿”,而后履行偿债之责便可。
俄乌冲突升级后,欧盟与七国集团已经冻结了俄罗斯近3000亿欧元海外资产,其中约2000亿欧元由比利时的欧洲清算银行持有。
然而,此方案遭到意大利、法国、比利时等国的明确抵制,这些国家态度鲜明,坚决反对该方案的推行,立场之决绝可见一斑。
10月23日的欧盟峰会上,各方没能达成一致,讨论只能推迟到12月18日至19日的会议继续进行。
比利时首相巴尔特・德韦弗态度坚决地反对,他忧虑此做法或违反国际法,还会招致俄罗斯报复,所以,他要求欧盟成员国共同承担潜在的金融风险。
莫斯科的强硬反制匈牙利总理欧尔班也警告,没收资产会严重损害欧盟的金融信誉,这种内部分歧让本就紧迫的融资进程更加缓慢。
面对西方为乌克兰量身定制的融资计划,莫斯科方面的反应颇为强烈,此计划无疑触动了俄方敏感神经,引发其高度关注与激烈回应,局势走向愈发引人瞩目。
俄罗斯外交部多次谴责资产冻结是“公然盗窃行为”,外交部发言人明确表示,俄罗斯不可能支付所谓“战争赔偿”,称这种要求完全不切实际。
为了应对西方制裁,俄罗斯已经采取了报复性措施,把来自不友好国家的投资者资产及收益都集中存入特殊“C”账户。
这些资产的提取,需经由专门的政府委员会审批,此流程构建起一种对等的反制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平衡了各方权益,确保资产处置的规范与合理。
这种对立让欧洲的融资方案更难推进,分析认为,无论是挪威的提案还是欧盟的计划,都绕不开俄罗斯的反制风险。
欧洲在回应基辅资金诉求时,需兼顾自身利益与地缘政治风险,一切方案都要在国际法框架内,在现实博弈的微妙局势中,审慎探寻利益与风险的平衡点。
随着冲突的持续演进,国际社会在对乌融资方面的角力势必进一步升级,12月举行的欧盟峰会,将成为洞察这场博弈走向的关键节点,其结果引人关注。
结语
俄乌冲突带来的资金博弈,眼下仍看不到清晰的解决方向。
基辅的资金缺口悬而未决,欧洲两套援助方案一个卡在讨论阶段,一个因内部分歧迟迟难推进,每一步都充满不确定性。
莫斯科的强硬反制更是让局面添了变数,双方的对立让对乌融资成了难啃的“硬骨头”。
接下来,12月的欧盟峰会将是重要观察窗口,欧洲能否打破分歧、找到兼顾各方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