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消息网11月10日报道据西班牙《经济学家报》网站11月7日报道,历史重演未必不值得警惕。每当石油开始在公海大量囤积,结果往往众所周知:油价最终会大幅下跌。上一次这种现象明确出现,是在新冠疫情这场现代史上独特且前所未有的事件中。如今,没有了冠状病毒的干扰,原油正迅速囤积在海上油轮组成的“停泊区”,这些油轮在海洋中形成了日益密集的油轮群。这些石油的囤积不仅源于海上运输拥堵,还因为全球“黑金”供应过剩,油轮被用作浮动储油设施。
凯投国际宏观经济咨询公司近期一份报告指出,海上石油储备(其中约95%为在途石油)正逼近新冠疫情期间的创纪录水平,当时布伦特原油价格徘徊在每桶30美元左右。海运数据显示,近几个月海上石油水平大幅上升。沃泰克萨咨询公司数据显示,自8月中旬以来,海上石油量增加了2.5亿桶,达到14亿桶。
多位分析师明确表示,部分增长具有结构性特征,因为石油运输到买家手中的时间可能变长。这主要是由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西方实施的制裁扭曲了贸易流向。例如,尽管美国总统特朗普希望终止相关流向,但俄罗斯原油正被运往印度等更远的地区,而非欧洲。此外,通过船对船秘密转运燃料以及老旧无保险“幽灵船队”的运作来规避制裁,也导致油轮在海上停留的时间延长。
美国银行大宗商品团队证实:“海上运输桶数的增加可能与对俄新制裁有关,因为油轮现在必须航行更远的距离,并且可能在等待买家出现时降低航速。”该银行进一步补充说:“对俄新制裁可能导致海运运费大幅调整,就像今年年初发生的那样。此外,马六甲海峡的海运数据显示,该地区的运输活动出现严重延误。航速降低、航线延长,再加上受制裁俄罗斯原油的运输时间增加,可能是海上石油水平上升的原因。”
除了对俄制裁的影响,凯投国际宏观还承认,增长也是欧佩克放开原油供应政策的结果。该公司分析师哈马德·侯赛因强调:“归根结底,该组织自4月以来已将日产量提高了150多万桶,而且许多成员国的季节性国内需求旺季即将结束。这使得这些产油国能够出口更多石油。事实上,9月份沙特阿拉伯的原油出口环比增长了10%。与此同时,船舶追踪数据显示,俄罗斯原油出口达到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尽管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归因于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的袭击。”
结果是,油价即将进入所谓的“期货升水”结构,即现货原油(即时交付)的售价低于期货价格。这种情况发生在市场石油过剩时,当原油供应过多,已开采的原油会以更低价格出售,以便在储存设施不堪重负前转移给其他交易方。这正是目前开始发生的情况。
当前时刻至关重要。原油正面临历史上罕见的“爆炸性组合”。与新冠疫情时期相比,现在的情况似乎不值一提,但如果没有疫情,当前的石油局势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一方面,由于欧佩克放开供应(推翻了多年来的减产政策)以及美洲国家(美国、加拿大、巴西、圭亚那、阿根廷等)产量不断增长,供应正以极快的速度增加;另一方面,全球经济似乎失去了部分动力,而绿色能源正不断抢占石油的市场份额。这种供应过剩的“爆炸性组合”,使得原油价格在对全球第二大产油国俄罗斯实施历史性制裁的背景下,仍维持在每桶60至65美元的(相对较低)水平。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此前就预测,一场历史性的供应过剩即将到来,并将“淹没”全球。该机构的最新展望将2026年供应过剩预测上调至每日超过400万桶,高于上月预测的约330万桶。明年日均400万桶的过剩量,相当于全球需求的近4%,这一数据远远超过了其他分析师和市场的预测。
石油“入侵”海洋的背后,是陆地储存设施开始满负荷。美国能源部下属的能源信息局预测,2026年原油平均价格将在每桶52美元左右,比当前价格低11美元。(编译/韩超)
在伊拉克法奥半岛附近的巴士拉石油码头,油轮在进行装载作业。(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