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丰巢IPO关键期遭亚投资本起诉,上市停滞股东退出难题待解。
快递柜巨头丰巢控股的港股IPO之路在递交招股书一年后仍停滞不前,这场看似普通的上市延期背后,实则暗藏一场因对赌协议引发的资本拉锯战。
曾被视为“快递柜第一股”的丰巢,在递表港交所14个月后仍未等来上市新进展。而核心症结直指2021年B-4轮融资中嵌入的对赌协议——因与亚投资本就回购条款产生严重分歧,双方对簿公堂,导致上市进程被按下暂停键。
对赌僵局
一场延迟上市引发的资本拉锯战
故事要从2021年1月的那笔关键融资说起。当时,丰巢启动B-4轮融资,引入了包括Asia Forge(Cayman)Ltd.在内的B-4类普通股股东,以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5.87亿元)的代价发行了4.84亿股普通股。其中亚投资本通过Asia Forge(Cayman)Ltd.认购了1.35亿美元,持股比例达4.09%。
而这轮投资协议中嵌入了对赌条款:若丰巢未能在投资完成后的4周年(即2025年1月27日)内完成上市,股东可行使赎回权。
这份协议的巧妙之处在于,它既为丰巢注入了关键资金,又通过“上市对赌”将投资方的退出路径与企业的上市时间表深度绑定。对于投资方而言,这是一道“安全垫”——若企业成功上市,可分享资本增值收益;若上市失败,可通过回购条款收回本金及潜在收益。但对于企业而言,这却是一把“双刃剑”:一旦无法按期上市,可能面临巨额回购压力,甚至引发股权结构动荡。
然而企业上市过程中往往面临多重不确定因素,就在2024年8月丰巢正式提交港股上市申请时,市场环境已悄然生变。为延长对赌期限,丰巢与B-4类股东达成修订协议,将上市截止日推迟至2027年1月31日,并为此支付了总计约8000万美元的特别权利调整费——这笔费用按每股0.165435美元计算,相当于向每名B-4类持有人支付了“延期成本”。这一操作看似缓解了短期压力,却为后续的纠纷埋下伏笔。
亚投资本并未完全接受这一安排。知情人士透露,在修订协议签署过程中,亚投资本对回购条款的具体执行条件提出异议,双方经过多轮磋商仍未能达成一致。2024年8月丰巢递交招股书后不久,亚投资本便在香港提起诉讼,直指回购条款争议。
这场诉讼的“杀伤力”远超想象,其连锁反应正在显现。不仅导致招股书在2025年2月因未补充材料而失效,更让港交所对股权结构稳定性产生严重疑虑——涉及股份回购的诉讼可能引发股东名单与持股比例变动,这恰恰触碰了上市审核中“股权清晰稳定”的红线。
丰巢的股权结构本就复杂:从2015年顺丰全资控股起步,到引入“通达系”股东,再到2018年“通达系”集体退出、王卫通过一致行动人控制48.45%投票权,每一步都烙印着资本博弈的痕迹。而亚投资本的诉讼,让本已明朗的股权结构再度陷入“变数迷局”。
港交所的审核逻辑其实很清晰:若存在巨额回购诉讼,企业可能面临现金流压力与负债风险,直接影响资产状况评估;股权结构不稳定,更会让审核机构无法在“可能变动”的股东基础上做判断。
这并非孤例,近年来多家企业IPO前因对赌协议引发投资人诉讼导致上市受阻,对赌协议本质是“双刃剑”——既能为企业快速融资,又隐含未达条件触发回购、业绩补偿等风险,尤其在上市筹备阶段,处理不当可能引发监管问询、信息披露压力、审核周期延长甚至上市失败。
对赌协议如何“软着陆”?
如今,这场“资本拉锯战“仍悬而未决。截至目前,丰巢尚未更新招股书,IPO进程仍处于停滞状态。这场对赌僵局究竟何时能破局呢?
这场对赌僵局的影响或将进一步渗透至丰巢的运营层面。2021年至2023年,丰巢连续三年亏损,累计超37亿元,主要源于智能柜网络建设的巨额成本。尽管2024年上半年实现0.72亿元净利润,但末端配送服务收入占比从2021年的58%降至2024年前五个月的40.8%,收入结构变化折射出业务模式的转型阵痛。
更棘手的是,中国证监会2024年10月要求丰巢补充说明协议控制架构、业务合规性问题,尤其关注滞留费与包裹服务费的合法性——而丰巢未能按时完成补充披露,进一步加剧了上市停滞的困境。
如今,丰巢的股权结构在诉讼阴影下更显复杂。截至招股书披露日,王卫通过直接持股及一致行动安排控制着48.45%的投票权,而亚投资本通过Asia Forge(Cayman)Ltd.持有4.09%股份。若诉讼持续发酵,可能引发其他股东效仿提出回购要求,导致股权结构进一步碎片化。这种不确定性直接触动了港交所的敏感神经——上市审核委员会明确要求企业必须证明股权清晰、控制权稳定,而诉讼恰恰动摇了这一根基。
不可否认的是,丰巢的IPO前景充满变数。一方面,若诉讼纠纷持续发酵,港交所可能因“重大不确定性”拒绝上市申请;另一方面,即使解决诉讼,连续三年亏损的财务阴影与收入结构转型的挑战仍需时间化解。对于亚投资本而言,坚持诉讼可能是为了争取更有利的回购条件,但也可能面临诉讼成本与时间成本的双重压力。而对于丰巢,如何在资本博弈中平衡股东利益、稳定股权结构、改善财务表现,并最终满足合规要求,将是决定其能否突破上市迷局的关键。
这场由对赌协议引发的上市风波,最终指向的是企业融资与风险控制的永恒命题。对丰巢而言,如何平衡股东利益与企业长期发展,如何在合规前提下创新盈利模式,将是决定其能否突破上市困局的关键。且看这场资本风暴如何收场——是“握手言和”重启上市,还是“对簿到底”两败俱伤?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