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闭幕,本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并发布了《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以下简称“公报”)。
全会指出,“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在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
作为国民经济与产业发展的“指南针”,“十五五”规划正进入关键政策窗口期,资本市场对其关注度持续升温。如何理解“十五五”规划的历史定位?资本市场又释放了哪些新的积极信号?
为更深刻理解全会最新部署,南都湾财社特推出《洞见“十五五”》系列专访。中金公司国内策略首席分析师李求索在接受专访时认为,“十五五”规划期间是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关键发力期,“十五五”期间作为资本市场机遇期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AI浪潮趋势、中国制造优势。他同时强调,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
“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南都·湾财社:当前“十五五”规划正进入关键阶段,从国家战略层面看,“十五五”的历史定位是什么?
李求索:“十五五”规划期间是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的关键发力期。“十四五”时期提出中国2035年远景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目标达成将跨越“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三个“五年规划”时段,“十五五”是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
同时,“十五五”也是2029年完成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的关键阶段。二十届三中全会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目标——202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且全会提出300多项重要改革举措,涵盖市场经济、人民民主、法治体系、对外开放、生态文明等全方位的改革。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机遇期有三大特征
南都·湾财社:“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处于机遇期,这一时期的机遇特征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李求索:“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机遇期特征主要有三点:
国际货币秩序重构,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在经济、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美元资产安全性降低,国际货币秩序正在加速重构。全球货币秩序重构从两个方向促使全球资金再布局:一是多元化,投资者寻找除美元外的更多替代品;二是碎片化,以前在全球范围内的配置型资金转为“各回各家”。在此背景下,如果政策应对得当,人民币国际地位有望提升,人民币资产也有望受益于全球资金再配置,其资产重估仍在路上。
AI浪潮趋势。伴随底层算法的不断突破,全球处在新一轮的AI浪潮当中,我国在全球AI竞争中位居前列,在底层模型、应用创新、产业生态、政策支持等方面均表现突出。我国有望走出符合自身特色的AI发展道路,凭借我国大市场、全产业、基础设施、人才储备、政策与战略支持等各方面的优势,重塑生产生活范式,促进生产力革命性跃迁和生产关系深层次变革,在新一轮AI科技浪潮中充分获益。
中国制造优势。规模优势方面,中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近30%,连续多年保持世界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大多数产品的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中国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覆盖所有工业门类,由此给中国制造带来的成本优势、供应链优势是他国难以比肩的。创新方面,近年来中国制造产业升级快速推进,在电动汽车、光伏、机器人、航空航天、制药等领域均取得了重大进展,或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或追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高端制造能力大幅提升。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中国制造”的“压舱石”作用愈发凸显。
“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
南都·湾财社:在最新的观点中,您认为“十五五”期间资本市场有望呈现“长期”“稳进”趋势,支撑这一判断的核心条件是什么?
李求索:本轮A股市场相较过去20年的几次上行行情,可能更具备“长期”、“稳进”条件。基于几个方面:
一是我国政府重视资本市场的发展,资本市场在“十五五”及2035年远景目标实现过程中有望发挥更为重要作用;
二是全球货币体系重塑过程中,中国资产重估可能仍在初期阶段;
三是当前A股具备基本面的支撑,结合我国大市场环境、大长全产业链、工程师红利、及政策红利,代表我国科技创新实力尤其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有望实现长足发展;
四是各项指标显示当前A股整体估值仍处于合理区间,并未高估。
历次五年规划A股市场呈现三大特征
南都·湾财社:回顾2001年“十五”计划至今的历次五年规划,A股市场整体呈现出哪些典型表现特征?
李求索:2001年“十五”计划至今,市场合计共历经5个五年规划,A股整体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指数涨多跌少、韧性逐步增强:各五年规划期间上证指数表现分别为-44.0%、+141.9%、+26.0%、-1.9%、+13.3%(“十四五”截至2025年10月9日),年化波动率分别为21.5%、32.3%、23.5%、18.7%、15.8%,整体呈现底部及指数中枢抬升、波动性下降的特征,“十四五”期间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较“十三五”下降2.9个百分点,A股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
二是行情演绎“首尾较强”:市场在五年规划初期(第1年至第2年年中)、后期(第4年至第5年)往往表现较好。如果按照季度进行分析,前期6个季度沪指在每个五年规划期间上涨季度占比的均值达到60%,涨跌幅均值为3.2%;后期8个季度沪指在每个五年规划期间上涨季度占比的均值超过60%,涨跌幅均值为4.3%。市场表现与五年规划节奏有一定相关性,可能意味着规划预期抬升(初期)、规划目标达成(后期)对市场表现有支撑效果。
三是短期事件驱动效应显著:五年规划前一年10月底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会发布五年规划《建议》(指引战略方向)、五年规划首年3月全国人大会发布正式规划《纲要》(深化政策细节)。历次五年规划《建议》发布前60天至发布当日,市场表现整体较为积极,涨幅均值6.3%;五年规划《纲要》正式发布后60天内,市场表现相对亮眼,至60天指数涨幅均值6.2%。
策划:王莹
统筹:李颖 邱墨山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吴鸿森
设计:林泳希
编辑:刘耀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