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青岛啤酒(600600.SH)发布公告,宣布终止以6.65亿元收购即墨黄酒100%股权的计划,核心原因是“交割先决条件未能满足”。这一始于今年5月的收购案,最终因即墨黄酒股权被司法冻结而落幕。交易终止后,急需资金“自救保壳”的新华锦集团该何去何从?期望借收购“补强”的青岛啤酒,其业务布局也需重新调整。
股权多次冻结:收购终止的直接导火索
青岛啤酒在公告中明确,截至公告披露日,《股权转让协议》约定的交割先决条件未满足,本次收购终止,且公司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回溯交易进程,今年5月7日青岛啤酒首次宣布收购计划,协议明确“股权转让交割需以约定条件满足且持续有效为先决条件,若120日内条件未达成或未被豁免,协议自动终止”。如今超120天期限已过,交割条件仍未落地,核心问题指向即墨黄酒的股权冻结。
据企查查信息,即墨黄酒近期股权冻结频繁。近日新增约1575万元股权冻结,期限为2025年10月10日至2028年10月9日。今年9月以来累计冻结股权约1.27亿元。股权冻结的根源,是即墨黄酒大股东新华锦集团的资金问题。长期研究白酒产业的肖竹青指出,“股权被冻结导致法律上无法完成过户,叠加120天协议有效期已过,终止收购是青岛啤酒唯一理性选择”。
新华锦集团的资金问题已传导至上市公司层面,今年8月25日,因非经营性占用上市公司新华锦4.06亿元,新华锦集团及关联方被青岛证监局责令整改;因未按期清收占用资金,9月30日新华锦(600735.SH)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变更为“ST新华锦”;若明年6月前仍未归还资金,按上交所规定,ST新华锦将面临终止上市风险。对新华锦集团而言,即墨黄酒6.65亿元的收购款本是“保壳”关键,如今交易终止,其保壳之路更添变数。
青岛啤酒终止收购,影响几何?
回顾今年5月,青岛啤酒宣布这项收购时,曾对黄酒领域充满期待。青岛啤酒董事会当时表示,即墨黄酒的加入将进一步丰富公司产品线、拓宽市场渠道,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选择。更重要的是,青岛希望实现啤酒与黄酒的季节互补——啤酒消费集中于夏季,而黄酒的传统旺季为秋冬。
这一布局的背后,是青岛啤酒长期面临的四季度亏损压力:公开信息显示,青岛啤酒已经连续6年在四季度报亏,青岛啤酒2019年-2023年四季度该公司亏损分别为7.34亿元、7.77亿元、4.55亿元、5.56亿元以及6.4亿元。
相比之下,黄酒产品四季度恰好是其消费旺季。以行业龙头古越龙山为例,该公司去年四季度实现净利润7091万元,占全年净利润的34.49%。作为收购标的的即墨黄酒,是一家有着悠久历史的地方特色黄酒企业。即墨黄酒始建于1949年,1980年成立即墨县黄酒厂,其生产的 “即墨”牌老酒是中国传统黄酒的重要代表之一。
财务数据显示,2024年,即墨黄酒主营业务收入为1.66亿元,同比增长13.5%;净利润3047万元,同比增长38%。截至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为9.08亿元,净资产为2.03亿元。
在黄酒行业,即墨黄酒表现出“小而美”的发展韧性。其产品矩阵已从传统的三年、五年、十年陈酿,拓展至白酒、梅子酒及气泡黄酒等创新品类,显示出品牌年轻化的尝试。
尽管收购即墨黄酒的计划终止,青岛啤酒的啤酒主业依然稳固。目前,青岛啤酒已形成“青岛啤酒主品牌+崂山啤酒全国性第二品牌”的品牌战略,且高端产品占比持续提升,而青岛啤酒的“四季度亏损困境”仍需寻求新的突破方向。(大众新闻·东烽财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