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0年3月起五年内,贵州茅台迎来了第四次董事长更替。五年四次的人事变动节奏勾勒出这家白酒龙头企业的发展轨迹。10月27日晚间,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贵州茅台”)发布公告称,张德芹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及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同时,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推荐陈华为贵州茅台董事、董事长人选。
从2024年4月正式接任至今,张德芹掌舵贵州茅台的时间不到18个月。在这18个月中,茅台相继发布了稳定市场的诸多举措。而如今,当行业身处深度调整期,贵州茅台在动荡的人事调整之下,如何寻找新转机?
短暂任期
从接棒到卸任,张德芹仅仅在任18个月。
10月27日晚间,贵州茅台发布的《关于董事长辞职的公告》显示,公司董事会于10月27日收到公司董事长张德芹提交的书面辞职报告,张德芹因工作调整,申请辞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及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相应职务。根据相关规定,张德芹的辞职自辞职报告送达董事会时生效。
同日,贵州茅台还发布了《关于收到推荐董事长人选文件的公告》显示,根据贵州省人民政府相关文件,推荐陈华为贵州茅台董事、董事长人选,建议张德芹不再担任公司董事长、董事职务。
公开资料显示,陈华曾任贵州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党组成员,贵州省六盘水市副市长,贵州省能源局局长、党组书记。此外,陈华还先后任贵州盘江煤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党委书记、董事长。
针对此次人事调整原因,北京商报记者采访贵州茅台相关部门,截至发稿前未回复。
酒类营销专家肖竹青指出,本次贵州茅台董事长的人事变化又是由茅台体系外“空降”的政府官员,这也意味着贵州省有关方面在强化对贵州茅台的有效控制。
自2024年4月正式接任至今,张德芹主导了一系列涉及市场价格、渠道关系、产品结构和生产质量等方面的举措。北京商报记者整理发现,张德芹在任期间,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茅台的市场局面。如推动直销渠道占比提升至45%;废除争议政策“拆箱令”,并修复与经销商关系;推动茅台1935、生肖酒、精品茅台等系列酒发展等。
值得注意的是,7月张德芹在2025年半年市场工作会上还明确提出,茅台需要主动求变,从“渠道为王”向“消费者为王”转变。此举也意味着,贵州茅台逐渐摒弃被动等待的思维,直面消费者以应对行业调整期挑战。
尽管频频下发政策以稳定市场与渠道,但行业整体承压的事实也难以回避。以贵州茅台二季度业绩表现为例,财报数据显示,贵州茅台营收、净利润同比增幅降至7.28%与5.25%,相较上年明显放缓。
不仅如此,与业绩放缓步调一致的,还有持续挑战市场与渠道商“心理防线”的飞天茅台价格。据今日酒价数据,截至10月25日53度500ml飞天茅台原箱、散瓶批价为1760元/瓶、1730元/瓶,其中原箱批价相较于上一日下降10元/瓶。
知趣营销总经理蔡学飞指出,张德芹的改革虽为企业稳定提供了保障,但渠道波动与价格失序已超出原有治理体系的应对范畴。
五年四次更换
张德芹的离任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茅台近年来频繁人事变动的延续。回顾过去五年,贵州茅台董事长的接力棒已经历了四人之手。
作为这场人事变动序幕的开端,原贵州省交通运输厅(省交通战备办公室)厅长(主任)、省交通运输厅党委书记高卫东在接棒原茅台集团董事长李保芳执掌茅台后,仅17个月便交出了“帅印”。在这期间,高卫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稳定市场价格。其中,最为知名的便是有“茅台史上最严厉的控价举措”之称的“拆箱令”。据了解,2021年1月起,茅台要求专卖店、经销商将茅台酒按1499元/瓶的价格拆箱售卖。
在高卫东短暂执掌茅台后,2021年,原贵州省能源局党组书记、局长丁雄军便接过了接力棒。在丁雄军执掌的约2年8个月任期内,通过一系列数字化、年轻化和高端化的组合拳,试图让这家传统白酒巨头变得更现代、更贴近年轻消费者,也更具科技感。其中,在丁雄军任期内,茅台推出了“i茅台”平台、“巽风”数字世界。值得注意的是,丁雄军还开启了茅台年轻化联名的先河,先后与瑞幸咖啡、德芙巧克力联名推出酱香拿铁、酒心巧克力等产品。
此后,丁雄军的任期也在2024年告一段落,张德芹由此登台。如果说丁雄军大刀阔斧做年轻化营销展现出茅台的“冒险精神”,那么此后上任的张德芹便是注重渠道梳理的“保守主义”。
风格各异的掌舵者在短短五年内相继执掌茅台,而在频繁更迭背后,反映的是茅台在转型期的探索。白酒从业者指出,茅台近年来频繁换帅除了贵州省有关方面需要强化对茅台的管控外,另一方面也在于需要通过不同思路持续平衡市场供求关系。无论是高卫东的“拆箱令”还是丁雄军的“i茅台”平台,都是为让茅台在合理区间中找到巧妙的平衡点。
深度调整期的探索
五年四帅的背后,是这家万亿级企业在行业周期性调整、自身战略转型与多方外部期望之间寻找平衡的复杂历程。频繁的人事变动在带来新动力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引发战略摇摆,并造成短期阵痛。
对于贵州茅台而言,多次更换主帅意味着战略的转变。丁雄军时期大力推动的跨界产品和数字化营销,但在张德芹接任后则进行了战略性收缩,更强调回归核心业务与传统文化建设。这种战略方向的调整,可能导致一些长期项目难以一以贯之,并在执行层面造成断层。
肖竹青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每更换一位茅台董事长都会提出自己的主张,都会有自己的创新举措。同时,每任董事长对市场的认知不同,对市场的判断态度会不同。尤其是对部分“空降”董事长而言,高度市场化的白酒行业需要快速的市场决策响应效率。但此类高管却要经历一个漫长的适应时期和学习时期,甚至还有试错的成本,对于企业来讲是一种风险。
频繁更换主帅对于茅台的影响不言而喻,与此同时,作为行业龙头企业,稳坐白酒赛道“头把交椅”的茅台,其一举一动也对行业产生着涟漪般的影响。
白酒从业者指出,随着掌舵人更换,部分缺乏长期规划的跨界产品可能面临停售。这种因领导更迭导致的战略转向,可能使一些盲目跟风的中小酒企失去创新方向,或因为龙头企业的战略摇摆而对转型探索望而却步。不仅如此,茅台多位董事长均为体系外“空降”,这意味着,茅台未来的资源调配和发展战略,可能会更深入地服务于贵州省的整体经济规划。这可能会改变产区间的竞争态势,促使其他白酒产区所在地政府也更加注重对本地龙头企业的引导与调控。
如今,当经历五年四度更换的动荡人事调整后,贵州茅台新任董事长也仍面临着在“行业下行周期中完成业绩增长目标”“深化渠道改革并平衡各方利益”“如何带领茅台穿越当前的行业深度调整周期”等课题。
肖竹青认为,目前在经济深度调整周期内,贵州茅台能否穿越周期是非常艰巨的考验。在需要主动降速、顺应大环境影响、减少对渠道压货的同时,茅台还要完成贵州有关方面对业绩增速的考核。
北京商报记者 刘一博 冯若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