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咱们国家经济增长里,有个挺扎眼的事儿,居民消费一直偏软。
尤其是这十几年经济增速慢慢回调后,“供强需弱”的态势越来越明显,现在都成了制约经济增长的全局性问题了。
今天就好好聊聊这消费偏弱的来龙去脉,看看到底是哪些因素在拖后腿。
先说最直观的短期影响,疫情那波冲击真不是过了就完事儿的。
2022年疫情最紧的时候,大家的消费信心直接跌到底,2023年初刚有点反弹的苗头,又因为经济复苏没跟上劲儿,再次掉了下来,直到现在还在低位晃悠。
就拿大家常去的电影院来说,2024年票房有425亿,看着比疫情三年的平均水平高,但跟2019年624.7亿的峰值比,差得可不是一星半点。
2025年上半年多亏了《哪吒II》爆火,有人预估全年票房能到547亿,可即便这样,还是没回到疫情前的正常水平。
不光是电影,餐饮、坐飞机这些日常消费也一样,虽然疫情后有恢复,但始终没达到疫情前该有的增长势头。
更有意思的是恩格尔系数,这个反映生活水平的指标,本来这么多年一直往下走,最近却反常地往上飘了点。
这背后其实是大家消费能力的变化,过去五年居民人均消费增速慢了不少,比之前十年降了将近一半,可吃饭这种刚需支出降得少,一来二去,恩格尔系数自然就上去了。
除了疫情,房地产这几年的调整也没少拉消费的后腿。
想当年1998年住房市场化改革后,房地产火了二十多年,确实帮很多人改善了住房,但也攒了不少毛病,比如地方政府靠卖地赚钱,开发商搞期房销售玩高杠杆。
2020年“三道红线”一出来,行业直接凉了半截,销售面积、房价、开发商的钱袋子还有投资,都往下掉,有的甚至跌了一半。
这么一来,跟买房挂钩的装修、家电、家具消费跟着受影响,房地产行业的人收入也没以前稳了,老百姓手里的房子贬值,感觉钱少了,自然更不敢花钱。
消费不行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形成了个恶性循环。
这几年GDP的缺口差不多相当于一年的GDP总量,算下来消费这块就少了大概54万亿。
年轻人找工作越来越难,收入上不去,本来他们是最敢花钱的群体,现在也得缩着。
加上物价涨得慢,甚至有点通缩的意思,大家都想着把钱存起来,不敢随便消费,这事儿就更难办了。
聊完短期因素,再说说那些藏在体制政策里的约束。
就拿医疗来说,医院从开办到运营都管得特别严,改革开放这么多年,这套规矩没怎么大改。
虽然2022年出了政策放宽社会办医,取消了床位上限,还允许民营医院评三甲,但老体制的惯性太大,优质医疗资源还是不够。
本来放开社会资本能多增加些供给,让老百姓有更多选择,也能促进医院之间竞争,可现在这么拖着,不光看病不方便,也影响了相关的消费潜力。
还有收入分配的问题,这也是个老大难。
早年间居民收入占GDP的比例还挺高,后来慢慢掉下来了,现在虽有回升,但跟国际比还是中等偏下。
更关键的是,高收入和低收入人群差得太多,五等分统计里,最高收入组比最低收入组多十倍还多,基尼系数长期在0.46左右,这可不是个小数目。
很显然,有钱人手里钱再多,也不会多花多少,而低收入的想花却没闲钱,这么下去整体消费肯定上不来。
甘犁他们做的研究也印证了这点,低收入组每多一块钱能花出去七毛多,高收入组才花两毛多,差距一下就看出来了。
社保和户口:隐形的消费“拦路虎”
说起影响消费的隐形因素,社保和户口绝对能排上号。
先看社保,这些年社保支出是涨了,2024年到了10.7万亿,占GDP的7.86%,但跟发达国家比还差得远,而且内部差距大得离谱。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年养老金能有七万多,城乡居民才两千多,差了快三十倍。
本来社保是为了让老百姓敢花钱,不用怕老了、病了没钱,可现在差距这么大,城乡居民手里没底气,自然不敢放开消费。
户口就更不用说了,2023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都66.2%了,户籍城镇化率才48.3%,差不多2.5亿人在城里住却没户口。
这些人享受不到平等的公共服务,看病、孩子上学都得操心,手里的钱不敢乱花,就怕有急事。
蔡昉教授说要是这些农民工都能拿到户口,能多花2万亿,这话真不假,没了后顾之忧,谁不想多改善改善生活呢?
其实说到底,这些问题背后都跟公共资源的配置有关。
咱们国家一直想在科技和生产力上赶超国际水平,所以公共资源长期往供给侧投,支持生产和技术进步。
这办法确实让经济发展快了,帮咱们赶上了不少国际先进水平,但市场经济起来后,民营部门也能提供不少供给,这么一来,消费相对就跟不上了。
过去二十多年,咱们靠增加投资、去产能、扩大出口来平衡供需,可投资这东西,投完了就变成产能,要是消费一直上不来,反而会加剧供需矛盾。
十五五:消费翻身的好机会?
现在情况不一样了,以前那些调节办法越来越不好使了。
2024年咱们在WTO遇到的贸易救济创了纪录,想靠扩大出口缓解消费问题越来越难;投资方面,资本回报率一直在降,也没法大规模投了。
不过这也是个机会,现在咱们的科技生产力上来了,把一部分公共资源从生产端转到民生消费,不光不会拖赶超的后腿,还能平衡内外,推动共同富裕,让赶超走得更稳。
如此看来,十五五规划真是个关键节点。
要是能抓住这个机会,调整公共资源配置,推进相关改革,把消费潜力释放出来,从“供强需弱”变成“供需双强”,经济肯定能上一个新台阶。
咱们居民消费偏弱不是单一原因造成的。
疫情、房地产这些短期因素,医疗、收入分配、社保、户口这些体制政策问题,再加上公共资源配置的导向,都凑到一块儿了。
十五五时期要是能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优化资源配置,推进改革,消费肯定能起来,经济也能更健康地增长。
到时候老百姓敢花钱、能花钱,日子也能过得更舒心,这才是大家最想看到的局面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