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微博
记者丨何己派 江昱玢 编辑丨鄢子为
90后团队缔造,北京即将杀出一家独角兽。
10月22日,消息称,AI应用公司LiblibAI,完成1.3亿美元B轮融资,约合人民币超9亿元。
本轮融资由红杉中国、CMC资本等领投,顺为资本、源码资本等追投。在国内AI应用领域,这是规模居前的一笔募资。
缔造这家新锐的,是90后创业者陈冕。
他是产品经理出身,在字节等大厂打过硬仗,打工10年换7份工作,创业两年,终走到聚光灯下。
LiblibAI团队向《21CBR》记者表示,后续重点,会放在视频生态和特效能力上,尤其向影视级生成能力迈进。
熬过低谷
33岁的陈冕,身上带着很深的大厂烙印。
他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职业生涯起步于摩拜单车,随后辗转360、每日优鲜、字节等公司。其中,字节对他的影响,或许最深。
他曾是字节剪映、CapCut全球商业化负责人,28岁就晋升至字节最年轻的产品4-1职级(高级别管理层)。
2023年初,他辞职创业,当年7月,LiblibAI拿到天使轮融资。
那是生成式AI井喷爆发的一年,陈冕团队选择从工具入手,因新技术革命初期,工具端的变革最快。
避开巨头环伺的基础模型战场,LiblibAI聚焦AI内容创作与分享,研发多模态生成工具,发放补贴,快速抢市场。
“从模型作者、AI创作者和视觉设计师群体入手,通过‘引入—服务—孵化’的方式,建立早期生态。”LiblibAI告诉《21CBR》,最初的用户积累,是点对点完成的。
其深度服务模型作者,帮助他们发布、展示、变现模型,也通过社区机制,让普通创作者能直接使用这些模型,完成创作。
从0到1的过程里,陈冕团队经历起落,LiblibAI差点倒闭。
上线仅4个月时,LiblibAI因未完成大模型备案而被下架,与此同时,前期高举高打的补贴大战砸进去300多万美金,资金储备快速消耗,2024年初,公司账上只剩4000块钱。
LiblibAI官网上的AI画作案例
陈冕边收缩队伍,边开启新一轮融资,每天见三四波投资人,最终挺了过来。
困难时,LiblibAI收到好几个收购意向,全被他挡掉了。
“没想过卖”,陈冕回应,“我不是为了创业而创业,是为了赢而创业”,山还在、也能到达,就要努力往前走。
活跃生态
“那段时间,的确是低谷。”
LiblibAI团队向《21CBR》记者坦言,这段经历带给团队的反思是,现金流健康是企业生存的根本。
当账上只剩4000块现金,LiblibAI仍选择继续发放创作者补贴。创立至今,其累计发放的创作者激励超千万元。
陈冕团队的考虑,在于LiblibAI的核心竞争力不在技术上,而在“工具集成+社区生态”,尤其是生态。
“创作者生态是LiblibAI的底盘,只有他们持续创作、获得正反馈,生态才能活起来。”LiblibAI方面解释。
直白点说,陈冕做的LiblibAI,服务所有有创作欲的人。
其全球用户,已超2500万,飞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多模态模型与创作社区。官方介绍称,在中国,每三个设计师,就有一位用过LiblibAI。
“刚火起来那会,我们基本都用过,LiblibAI有点像Stable Diffusion国内版。”资深设计师吉里告诉《21CBR》记者。
简单来说,它就是个AI创作“工作站”,集合热门、口碑好的AI图片和视频工具,任君挑选。据悉,LiblibAI已收录数万款模型。
《21CBR》记者上传一张人物封面图,输入描述“参考图片,做一张统一主播、不同拍照姿势的封面,并保留标题”。
记者挑选不同模型生成三张图,用时均在1分钟左右。如Seedream 4.0模型,支持文字与海报设计,出图时间短,且无需支付算力费用。
点击“更新编辑”,加入“衣服换成白色冲锋衣”的附加描述,再次生成三张图片,均满足需求。
选用Qwen-Image模型时,图片排版能力更佳,且标题不再局限于参考示例的同款字体。
用户选择丰富,缘于LiblibAI拥有一个巨大素材池,2000万创作者,已在平台上累计生成超5亿张图片。
创作者还可以训练专属模型,点击“训练我的Lora”,依次进行模式预设、参数设置等操作,开始训练,再选择效果好的Lora下载。
“LiblibAI适合想维持某种风格、需要大批量出图的插画师。”吉里提到,训练专属Lora模型,可以节约大量时间。
一些需要高手结合专业知识才能玩转的工具,比如WebUI和ComfyUI,LiblibAI也保留了下来。
例如,一个电商场景的工作流,共计392个节点,上传模特正脸和衣服照片,即可产出多组一致性图片,可分别适配特写妆容、上半身展示、全身服装展示等需求。
打磨桌子
拥有十多年产品经验的陈冕,很懂得站在用户立场上思考产品设计。
5月,头顶“全球首个设计Agent”称号的Lovart,Beta版本一上线,5天吸引超10万人排队体验,一夜爆火,引马斯克、朱啸虎下场点赞。
这款产品,由LiblibAI海外独立运作。3个多月前,其又推出Lovart中文版“星流Agent”。
LiblibAI所有的产品迭代和案例积累,都围绕设计师的工作流和需求进行。
在团队看来,创作者真正需要的,就是三样东西:最好的工具、可持续的激励体系、有归属感的社区生态。
其对这三方面持续投入:
工具层面,要让创作门槛更低、效率更高,集成所有模型,让AI成为创作伙伴;
激励层面,设立作者计划和模型收益分成,让创作者的贡献获得可观回报;
社区层面,打造中国最大的AI创作者社区,让创意、模型、作品之间形成活跃循环。
LiblibAI向《21CBR》记者透露,平台的商业化收入稳定增长,已经形成健康的内容生产与消费循环。
记者关注到,9月平台上收益排名前四的创作者,当月累计收益均在2万元以上。
LiblibAI的能力和模式,仍在快速进化。
10月中旬,LiblibAI 2.0版本发布,其野心在于,从模型、工具的聚合地,进阶为“AI专业创作工作室”,要让创作者不必花时间在十几个会员与素材平台之间切换,为其提供一站式体验。
LiblibAI团队透露,2.0版本之后的重点,会放在视频生态和特效能力上,尤其要强化影视级生成能力。原因在于,视频是创作者最有变现潜力的媒介,用户付费意愿也更强。
“当人越来越成为甲方,AI成为乙方时,这个‘桌子’应该长什么样?”陈冕曾说,这是他从创业第一天起就在思考的问题。
现在,让作者“拼一张属于自己的创作桌”这件事,有雏形了。
图片来源:LiblibAI,除标注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