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陆弃
欧盟,又开始作妖了。10月23日,他们干了一件让人瞠目结舌的事——在第19轮对俄制裁中,欧盟居然把中国企业也拉上了黑名单,还首次制裁了中国大型炼油厂和石油贸易商。理由呢?还是那套老掉牙的说辞:中国“协助俄罗斯规避制裁”。呵呵,这理由连自己恐怕都讲不圆。
中方当然火速回应了,态度之强硬,字字掷地。商务部发言人直接表示:中方强烈不满、坚决反对!欧方一意孤行,严重破坏中欧经贸合作大局,冲击全球能源安全。翻译一下,就是:你欧盟这波操作,不仅蠢,还可能让自己冻成冰棍。
欧盟这几年像是中了某种“自残魔咒”。制裁俄罗斯,结果先把自己制得快崩溃;这次又拉中国进来,仿佛怕自己不够惨似的。真让人怀疑,他们的战略会议桌上是不是摆的不是地图,而是一个自虐清单。
先说经济。2024年中欧贸易额高达8400亿欧元,谁离得开谁?欧盟制裁中国企业,看似是在“敲打”中国,实际上是给自己动脉割了一刀。欧洲的光伏、汽车、消费电子,哪一块不靠中国供应链撑着?光伏产业协会自己都说,欧洲80%的光伏组件靠中国进口。结果欧盟一挥大刀,把中国光伏相关企业列单。意思是,想让欧洲的新能源转型直接熄火?
讽刺的是,他们口口声声说要“绿色转型”“能源独立”,结果一刀下去,自己最依赖的供货方先被砍了。然后呢?布伦特原油价格立刻上涨1.6%,上海原油主力合约涨了2.3%。这波制裁刚宣布,油价先给了他们一记响亮的耳光。
政治层面更是荒唐。中欧本来还算有点“君子之交”——在气候、经贸、全球治理上合作得还不错。结果欧盟这次直接拿石头砸了这段关系。明面上是“制裁名单”,背后却是撕毁信任。政治互信一旦破裂,想修补?难。尤其是在国际局势越来越复杂的今天,欧盟这一脚,不止踩了中国的底线,还踩碎了自己的外交脸面。
而这一切,背后是谁在拱火?谁在吹风?不用多说——那位隔着大西洋、看热闹不嫌事大的老朋友,美国。2022年,美国让欧盟一同制裁俄罗斯能源,结果欧洲能源价格暴涨,民众烧树取暖;美国呢?坐收渔翁之利,以四倍价格卖液化天然气给欧洲。现在,又是熟悉的套路、熟悉的味道。美国一声吆喝,欧盟又屁颠颠跟上,还以为自己在“捍卫自由”,其实是在帮别人数钱。
这波操作,不仅蠢,还危险。因为它会让欧洲陷入双重困境——经济上更依赖美国,政治上更疏远中国。欧洲内部其实早有人看明白了。法国总统马克龙去年就说过一句话:“欧洲不应成为美国的附庸。”结果欧盟还是集体装聋作哑。现在好了,连中国炼油厂都要制裁,看来他们真是铁了心要做“地缘政治的冤种”。
再说能源问题。制裁中国炼油厂?好啊,那国际油价的波动谁来买单?中国的炼厂可是全球中间馏分油主要供应源之一。欧盟这一刀下去,影响的不只是中欧贸易,还有全球能源供应链。油价一涨,运输成本上涨,欧洲消费者的账单又要爆炸。冬天快到了,欧洲民众的取暖费、电费、燃气费估计又得涨到骂娘。
最荒诞的是,欧盟还在嘴硬,说这是“为了维护国际秩序”。可中方从头到尾都没有向任何冲突方提供致命性武器,对军民两用物项的出口也有严格控制。连美国自己都没法拿出证据,欧盟却急着替美国站台。真是应了那句话:别人递刀子,你伸脖子上。
而这还不是第一次。两年前制裁俄罗斯,他们信誓旦旦要让俄经济“崩溃”,结果俄能源收入暴涨,欧洲经济率先萎缩。德国工业被能源成本压得快喘不过气,通胀飙升、企业倒闭、抗议潮一波接一波。民众在街上烧柴取暖的时候,欧盟官员还在布鲁塞尔的会议室里讨论“民主价值观”。这场景,滑稽得像一出黑色喜剧。
现在又来第二季——“制裁中国篇”。上一季的教训没学到,反而加大赌注。这就像一个赌徒,明知道上一把输了房子,这一把还想押上命。欧盟真要这么玩下去,恐怕最后连自己的民心都保不住。
中方这次的态度也很明确:你要玩单边制裁,那就别怪我反制。中国有的是办法保护自己的企业,必要时,也能精准还击。要知道,中欧贸易体量不是靠口号维持的,而是靠实际利益。中国要是调整一点出口结构、改变几条航线,欧洲市场立刻就能感受到“后果”。
问题是,欧盟真的明白自己在做什么吗?还是又在被美国当成工具人?美国当然希望欧洲和中国闹翻——这样欧洲更离不开美国产品、更离不开美军保护。欧盟表面上说要“战略自主”,实际上却越来越像“战略附属”。
但欧洲民众的耐心是有限的。通胀、能源危机、经济衰退,这些已经让他们够受了。如果欧盟继续在对外政策上“自毁长城”,民怨迟早会爆发。到那时,布鲁塞尔的高官们恐怕又要惊讶地问:为什么大家都不信我们了?
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他们活在幻觉里,以为站在美国那边就是安全的,以为对中国强硬就能赢得掌声。可现实是,他们的每一次“强硬”,都变成了自己掘的坑。欧盟口口声声说要“避免被绑架”,结果被美国绑得最紧。想维持面子,却丢了底子;想打压别人,却打碎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