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市场消息称,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拟于近期发布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相关规则的征求意见稿。据了解,已有公募机构上报了一批拟用作业绩比较基准的指数,涵盖宽基、行业、风格等多种类型。
10月23日,财闻向部分机构核实相关信息。有公募机构确认了这一消息,但也有部分上海、广东地区的机构表示尚未收到相关通知。
这一进展是近年来公募基金系列改革中的最新一环。过去一年多时间,围绕公募基金改革政策持续出台。
2024年4月,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证券交易费用管理规定》,其中明确提出要建立佣金费率动态调整机制,根据全市场费率变化情况,定期调整公募基金股票交易佣金费率,将交易佣金分配比例上限由30%调降至15%,该政策自2024年7月1日起实施。
2025年5月,中国证监会印发《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要求公募基金行业向“重投资者回报”模式转型,收费模式和利益绑定方面,本次方案提出对于主动管理的权益类基金,将推行与业绩表现挂钩的浮动管理费率,同时对基金经理薪酬、公司高管跟投比例和锁定期也都与投资业绩进行了更严格的绑定。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就《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销售费用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调降认申购费率,对持有超1年的基金免收销售服务费,并限制客户维护费比例。
2025年以来已有多家基金公司主动调整了旗下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根据同花顺iFinD数据统计,截至2025年10月23日,全市场共有274只基金在年内更改了业绩比较基准。其中,股票型、偏股混合型及灵活配置型等权益类产品达131只,另有33只养老FOF产品也完成了基准调整。
事实上,在公募改革的大背景下,基金公司设定业绩比较基准已经开始变得更加谨慎。以部分已经变更标准的产品为例,兴业聚惠混合将业绩比较基准由此前的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8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20%变更为中债综合(全价)指数收益率90%+沪深300指数收益率10%,调高了固收部分在业绩比较基准中的占比份额。
富荣价值精选混合改变则更为直接,此前几年中以权益投资为主,2024年第四季度后转变了运作思路,业绩比较基准从沪深300指数收益率×55%+上证国债指数收益率×45%,转变为中债综合全价(总值)指数收益率×80%+中证可转换债券指数收益率×20%,从权益投资转为固收+策略。根据公告,其表示基于基金的投资范围和投资比例限制,选用上述业绩比较基准能够忠实反映本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
有公募业内人士指出,统一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有助于解决长期以来部分基金风格漂移等问题,增强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清晰度和可比性,是保护投资者权益的关键举措。若该制度如能顺利落地,将标志着公募基金在从规模导向转向真实投资价值创造的制度建设中,迈出实质性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