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房奴的苦日子又要来了!楼市传出了不好的消息,1.5亿人要失眠了
创始人
2025-10-20 06:14:07
0

2018年,我表妹敏娟在华东某二线城市买了套婚房。

从此,被1.35万元/月的房贷绑住了生活。

她和妹夫每天起早贪黑,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养娃的费用还得靠父母补贴。

敏娟说她最怕的就是失业——一旦收入断了,房子保不住不说,之前攒的首付、还的月供全白费,几年辛苦会瞬间归零。

敏娟的苦,是全国1.5亿房奴的日常。

这1.5亿人,每天睁眼先想“房贷够不够还”,发薪日第一时间查银行扣款记录,像走钢丝绳似的守着“月供红线”。

他们怕裁员、怕降薪,怕一场意外就跌进债务深渊——在如今的楼市里,这1.5亿人的命运,正被房价牵着走。

房贷是每月准时的“催命符”,1.5亿人扛着的不是房子,是不敢停的人生。

1

房价暴跌:资产缩水的残酷现实

连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郊区房价都跌得触目惊心。

南沙、黄浦区、增城区的不少小区,近三年房价跌幅超40%——

曾经抢着买的“香饽饽”,如今成了“烫手山芋”,当初满心期待的“资产保值”,变成了眼睁睁看着房子贬值。

有网友吐槽:“380万买的房,现在挂牌只值260万,每月还1.2万房贷,工资却三年没涨。”

这不是个例:

过去十年“买房致富”的神话碎了,三四线城市房价比高点腰斩,一二线普遍回调15?0%,曾经的“硬通货”,如今成了资产缩水的重灾区。

更糟的是“房价跌、收入慌”:

裁员潮、降薪风一波接一波,工作朝不保夕,但房贷从不会“心软”——

不管你有没有收入,每月一分都不能少。

收入是飘着的“浮萍”,房贷是沉底的“巨石”,房奴们被夹在中间,喘口气都难。

房价跌得比还贷快,收入稳得不如房贷,房奴的资产在缩水,日子在缩水,希望也在缩水。

2

房价下跌,房奴为何更受伤?

别以为房价跌对没买房的人是好事——

房价暴跌会掀翻整个经济。

中国房地产连着钢铁、水泥、家电等五六十个行业.

专家测算:每1亿元房地产投资,能带动上下游3.2亿元产值。

要是行业规模缩50%,GDP增速可能掉2-3个百分点,到时候不是“买不买房”,是“有没有工作”的生存危机。

日本的教训就在眼前:

上班族上岛真一35岁买了4500万日元的房,15年后房价腰斩,社区变空城,房贷却要还到70岁。

他51岁时算过:退休后扣完房贷,每月只剩9万日元生活费,不够夫妻俩过活;

大阪还有91岁老人在还1989年的房贷——

债务像瘟疫,跨代传递,年轻人刚上班就背“子孙贷”。

中国人77%的财富绑在房子上,美国才34%。

要是房价跌50?0%,靠房产积累的中产会一夜返贫。

房子不只是住处,是家庭财富的“压舱石”,这石头碎了,多年努力就成了泡影,生活质量直接跌回原点。

房价跌的是数字,伤的是经济,毁的是家庭——

别等潮水退了才知道,房奴早被绑在了下沉的船上。

3

止跌回稳,为何那么难?

谁都想房价企稳!

它能拉活经济,让建筑、家电行业复苏,创造就业、涨工资,房奴还房贷的压力也能小些。可“想”和“能”之间,差着太多现实。

房价能不能反弹,不看“房价本身”,看“收入预期、就业信心、未来底气”。

现在老百姓怕了:收入缩水、工作不稳、对未来没信心,就算房价再低,也不敢买房——

连吃饭都要算着花,哪敢背30年房贷?

如今的问题,早不是“买不买房”,是“活不活得稳”。

事实上,近年政策没少发力:《政府工作报告》提“稳住楼市”,央行降准0.5个百分点,放1万亿元流动性。

可市场回暖不是“打一针就好”,得平衡区域、重建信心、化解风险,这些都要时间。

现在政策是“暖风”,但楼市的“寒冬”,还没那么快过去。

政策想拉一把楼市,可老百姓的信心掉在了地上——没信心,再低的房价,也没人敢伸手接。

4

寒冬漫漫,房奴如何自救?

在楼市向下的趋势里,房奴别等别靠,自救才是活路。

第一个,现金流是“生命线”。

房贷压力大,就找银行协商——延长贷款年限,每月少还点;

申请阶段性只还利息,先喘口气。

广州有人“卖房换租”:

把房卖了租着住,没了房贷,手里还有周转钱,虽然“没了房本”,但换来了“不心慌”。

第二个,就是断舍离,及时止损。

手里有非核心房产,别犹豫,趁市场没冻住赶紧卖。

能换小户型就换,能回笼资金就回笼,别被“舍不得”套死。

我楼下邻居2024年卖房,比高点亏100万,但比现在多卖了50万——

及时止损,总比亏到没底强。

第三个,就是搞副业,开源节流。

省钱不如赚钱:白天上班,晚上送外卖、做设计;

周末搞直播、接私活,哪怕每月多赚2000,也是“救命钱”。

杭州有个网友,白天上班、晚上跑网约车、周末接私活,累得像狗,但从没断过房贷——

他说“累点不怕,怕的是没家了”。

房贷是死的,但人是活的——

保得住现金流、舍得掉累赘、挣得到外快,才能在楼市寒冬里,守住自己的家。

5

写在最后的话

1.5亿房奴站在十字路口:

身前是还不完的房贷,身后是缩水的资产,未来是看不清的路。

曾经,房子是“美好生活的港湾”,如今成了“压弯腰的枷锁”。

他们怕房价再跌、怕工作没了、怕撑不到回暖的那天。

这漫漫长夜,1.5亿人睁着眼到天亮,哪能不失眠?

房奴的苦,苦在“不敢停、不能退、看不见头”。

别等房贷压垮了生活才明白:

能稳住日子,比守住房子更重要。

相关内容

小小的关中平原在古代凭什么...
八百里秦川凭什么撑起两千年帝国基石? 当我们摊开中国地图,关中平原...
2025-10-20 05:02:34
原创 ...
秦朝的灭亡并非单纯由于“秦法暴虐”导致的农民起义,而是一个对历史的...
2025-10-20 05:02:26
原创 ...
邓小平有一个非常特别的称号——“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
2025-10-20 05:02:24
茅台上线官方即时配送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即时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日前,贵州茅台...
2025-10-20 04:47:03
基金投顾六周年,管理规模扩...
基金投顾试点六周年: 管理规模扩容与投顾能力升级并行 投资者获得感...
2025-10-20 04:44:59
金价涨了 印度人节日买金习...
印度18日迎来为期5天的重要传统节日排灯节的首日,民众习惯在这一天...
2025-10-20 04:44:01
“工业锈带”如何变为“生活...
从网红地标798·751园区,到硬核制造风格的北京越野智能工厂,北...
2025-10-20 04:43:20
原创 ...
在古代战争中,射箭的重要性无可忽视,尤其是在冷兵器时代,射箭是最快...
2025-10-20 04:31:25
原创 ...
柯洁算不算抗韩英雄?看看他对阵泡菜国三代围棋领军人物的数据,就知道...
2025-10-20 04:29:18

热门资讯

12艘集装箱船+2艘VLCC!... 韩国航运公司韩新海运(HMM)正通过14艘新造订单扩大其船队规模,其中包括12艘集装箱船,以及2艘超...
原创 房... 2018年,我表妹敏娟在华东某二线城市买了套婚房。 从此,被1.35万元/月的房贷绑住了生活。 她和...
茅台上线官方即时配送 深圳商报记者 苑伟斌 “即时配送最快30分钟送达。”日前,贵州茅台旗下数字营销平台“i茅台”官宣,即...
基金投顾六周年,管理规模扩容与... 基金投顾试点六周年: 管理规模扩容与投顾能力升级并行 投资者获得感显著改善 中国基金报记者 张燕北 ...
金价涨了 印度人节日买金习惯变... 印度18日迎来为期5天的重要传统节日排灯节的首日,民众习惯在这一天购置黄金制品等贵重物品,认为这将带...
股市必读:思源电气(00202... 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思源电气(002028)报收于106.3元,下跌4.94%,换手率1...
金价,跌了!关于后市,桥水最新... 在市场一片看涨声中,黄金和白银竟然跌了! 北京时间10月17日晚间,全球贵金属价格显著回落,银价更是...
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关... 本公司董事会、全体董事及相关股东保证本公告内容不存在任何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并对其内容...
股市必读:昆仑万维(30041... 截至2025年10月17日收盘,昆仑万维(300418)报收于40.57元,下跌3.86%,换手率3...
文远知行通过港交所聆讯:计划通... 全球唯一旗下产品拥有7国自动驾驶牌照的科技公司。 本文为IPO早知道原创 作者|Eric 据IPO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