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鑫
10月1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发布了公开征求《关于推动历史经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2026—2030年)征求意见稿)》意见的相关公告。(为方便表述,上述文件在下文简称为“意见”)
该“意见”首次将酿酒与丝绸、茶叶、瓷器、中药、文房四宝等并列为“历史经典产业”。在盛初咨询董事长柴俊看来,这标志着酿酒行业的定位在宏观层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不再是限制性发展行业,也不再是简单的传统行业,而是被提升至传承中华文明、增强文化自信的战略高度,正式步入以高质量为核心的新发展阶段。
在白酒行业正经历深度调整期的当下,这份“意见”将如何为产业破解结构性矛盾,为其重塑发展动能提供系统性指引?
曾几何时,出于节约粮食、引导健康消费及产业调控等多重考量,白酒产业一度被贴上“限制性产业”的标签,面临诸多发展约束。但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经济结构调整,产业政策逐步优化,2019年“白酒生产线”已从“限制类”产业中移除。
近年来,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振兴特色优势产业的背景下,酿酒业的文化底蕴与消费价值被重新审视,其产业定位持续提升,直至此次“意见”明确将其纳入“历史经典产业”,标志着其发展正式进入了以文化赋能、创新驱动为核心的新历史机遇。
从文件内容来看,“意见”为历史经典产业未来五至六年的发展勾勒出清晰蓝图,系统性地规划了产业升级路径,对酿酒行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第一是明确总体要求,确立四大工作原则。“意见”提出,在工作中要做到坚持系统谋划、统筹推进,加强顶层设计、科学规划,推动跨界融合发展,持续开拓消费新场景、新业态、新模式;坚持文化赋能、多元发展,构建涵盖多层次多元化的优良产品体系,以中华优秀文化赋能产业升级,更加全面满足人民群众的消费需求;
同时,要坚持创新驱动、数智转型,加快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持续推进技术范式、生产方式、经营模式、企业形态全方位变革,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开放合作、交流互鉴,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推动人才、技术、标准等要素国际国内双向流动与协同合作,持续保持经典产业国际竞争优势。
第二是设定具体目标,指引产业发展方向。“意见”指出,到2028年,培育50家以上百亿规模龙头企业,打造若干千亿级规模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塑造100个以上世界知名品牌,形成梯次分布、优势互补的产业布局,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到2030年,培育形成一批优势明显的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和世界一流企业,推动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第三是细化统筹规划,强化企业分类培育。“意见”提出支持经典名企做优做强,聚焦主业支持龙头企业开展并购重组、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整合,培育一批世界一流消费品牌。这些措施将促进资源向优势企业和产区集中,行业集中度与品牌价值将迎来新一轮提升。
第四是推动传承创新,加快技术升级步伐。在众多细分规划中,多条内容与酿酒产业的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意见”提出要组织编纂历史经典产业系列丛书,深入挖掘丝绸、瓷器、中药、酿酒等行业发展历史、文化内涵、时代价值和市场潜力。这为酿酒产业系统梳理千年酿造文明、挖掘传统工艺当代价值提供了重要契机,助力行业构建完整的文化叙事体系。
特别值得关注的是,“意见”在推动历史经典产业传承创新与转型升级方面,支持加快推动“发酵调控”等关键技术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转化应用等,为酿酒行业推进智慧酿造、深化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具体的技术路径和政策依托。
第五是促进多元融合,拓展产业发展边界。在“打造‘历史经典+旅游’全链条生态”方面,“意见”明确加强“古法酿造”等深度体验项目,这为酒旅融合、沉浸式体验营销打开了新的政策窗口,鼓励酒企将酿造场景转化为可感知、可互动的文化消费空间。
此外,在完善产业管理机制方面,“意见”还表示要建立健全各级行业组织,推动全行业技术进步和资源共享,强化行业自律,并明确提出“提倡优质优价,反对低价劣质”,这为酿酒业构建健康、可持续的价格体系与市场秩序提供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针对此次酿酒行业定位的根本性转变,柴俊表示这个新定位对中国酿酒行业来说,影响是深远的,具体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个是高度的提升。以前酿酒行业是限制性行业,现在则被拔高到历史经典产业的高度,这是一个根本性的产业政策变化,政策从限制性发展转向了支持性发展。这种高度的变化,不仅体现在定位上,还体现在产业统筹规划、理论研究、管理机制等方面,包括产业布局、产业基金建设、企业分类培育等,都提出了系统性的落地措施。
第二个变化是深度上的深化。新定位强调高端化发展、智能化升级和绿色化转型,推动历史经典产业与文化、旅游、康养、教育、乡村振兴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这不仅仅是简单的产业提升,而是多维度的深化发展。
第三个方面是广度上的拓宽。明确提出将酿酒等产业作为文化代表,加快推进产业的国际化发展,包括多渠道出海和海外宣传推广。这是对产业发展的全方位促进。
酒类分析师蔡学飞从行业与企业层面提供了进一步解读,他认为,积极的看,文件通过赋予行业“历史经典”的身份,引导其将短期市场策略与长期文化积淀相结合,最终目标是让白酒作为中国文化的名片,在全球消费市场中建立可持续的竞争力。
对于龙头酒企而言,政策鼓励的产业集群建设是其扩大领先优势的契机,应借助“历史经典产业”的定位,强化文化叙事,推动品牌高端化与国际化,并利用其在资金和技术上的优势,巩固自身产业地位,发挥行业引领作用。
而对于区域型酒企,关键在于利用产区政策红利,深耕根据地市场,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大单品,积极探索“酒旅融合”等新模式,将地域文化转化为消费体验,实现差异化发展,在特定圈层中建立口碑,谋求特色化转型。
总体而言,此次“意见”从宏观层面为酿酒行业未来发展进行了系统性重塑和战略赋能。其要求行业跳出原有的发展范式,以更宏大的文化视野、更前沿的科技手段、更开放的全球格局,重新定义自身的价值创造方式。
与此同时,也应该看到,在当前行业调整与分化加剧的背景下,政策支持虽可能为酒企带来品牌提升、资源整合与出海发展的新机遇,但企业也需正视自身资源与能力边界,将宏观方向转化为具体战略。
正如蔡学飞所言,行业的真正破局,需要企业结合自身规模与定位,在政策东风下找到精准的发力点,企业需审慎评估自身禀赋,将宏观政策导向转化为具体的产品、渠道与品牌策略,方能在新一轮行业调整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