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秋天,香港资本市场吹起一股强劲的“山东风”。
10月8日,位于潍坊的坦博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坦博尔”)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同日,A股市值超4300亿的中际旭创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际旭创”)亦被曝考虑赴港上市。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至少有18家鲁企正在港交所排队上市,覆盖从前沿科技到传统重工,从消费健康到企业服务等广阔领域。
其中,青岛企业表现尤为活跃,已有歌尔微电子、文达通、圣桐特医、国恩股份、华芢生物、纳真科技、宜品乳业等7家青岛企业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另酷特智能发布公告冲刺“A+H”股,海信宽带、众沃德、琛蓝健康、瀚远医药等20余家企业意向申报港交所。
龙头企业领跑,鲁企排队“南下”
从企业类型来看,此次赴港上市的山东企业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不仅涉及多领域,也汇聚了一批行业领军企业。
这之中,已在A股上市的龙头企业,赴港计划最为引人关注。
例如,彭博社在10月8日的报道中披露,A股山东板块市值第一的中际旭创正考虑赴香港上市,据知情人士透露,其正与顾问就可能的上市事宜进行磋商,相关考量仍处于初步阶段,发行规模和时间等细节仍在讨论中。
被誉为“推土机一哥”的山推股份,则于8月28日递交港股IPO招股书,其在国内推土机市场份额一直稳居在60%以上,是全球第三大、中国第一大推土机制造商。
同样拟冲刺“A+H”股的,还有位于青岛的国恩股份和来自烟台的玲珑轮胎。前者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25.94%,盈利能力位居化工新材料行业前列;后者为我国最大的OE轮胎制造商,并连续5年成为全球市场最大的新能源汽车OE轮胎制造商。
除冲刺“A+H”股的选择外,也有多家行业龙头企业选择分拆子公司赴港上市,如歌尔旗下歌尔微电子、潍柴旗下潍柴雷沃、海信旗下的纳真科技、东诚药业子公司蓝纳成……
分拆上市,一方面可以推动子公司独立运营,更加专注于其核心业务领域,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公司能够获得融资的渠道更多,尤其在港交所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发展的当下,分拆上市的子公司往往具备更明显的“科技”属性。
当然,也不乏龙头企业首次上市便将目光投向港交所。例如10月8日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请书的坦博尔,作为中国第四大本土专业户外服饰品牌,2022年至2024年期间,营收从7.32亿元增长至13.02亿元。
纵观目前赴港上市的鲁企队伍,以技术立足的企业硬科技属性十分突出,它们大多分布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这些产业元素在香港乃至海外资本市场都具备稀缺性。
来自济宁的珞石机器人,是国内少数能同时量产工业机器人与协作机器人的企业;独立后的歌尔微电子,是全球最大的声学传感器供应商;位于济南的建邦高科,则是光伏导电银粉材料的全球主要供应商,代表了山东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
此外,还有酷特智能、卓创资讯已在A股公告中发布赴港计划,浪潮数据启动港股IPO招标采购程序,极视角、华赛伯曼等披露申报意向……
A股龙头企业南下,无不代表着各企业发展到新阶段的战略选择,或出于业务拓展需求,或应对经营资金压力,或加速全球化布局,香港资本市场更便利的融资环境、更灵活的上市制度,都成为它们的更优选。
山推股份在筹划赴港上市同时,拟在印尼、澳大利亚等地设立境外全资子公司;国恩股份希望通过构建境内外双融资平台,为其全球化战略提供支持;文达通则因参与“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而陷入现金流紧张的局面;圣桐特医也需要资金在特配奶粉领域应对巨头竞争。
无论是对企业来说,还是对城市而言,抢滩港交所都意味着直接面对国际投资者,不仅为企业“走出去”提供了跳板,也将成为城市加速国际化战略的推动力。
为何港交所成为鲁企新选择?
鲁企赴港上市积极性的提升,是政策支持、企业需求、鲁港合作升级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去年4月,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其中一项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企业赴港上市。
基于此,港交所持续推进上市制度改革,欢迎企业赴港上市,同时内地政策也在加强拓宽企业境外上市渠道,双重政策利好进一步助力港股IPO(首次公开发行)。
2025年5月6日,港交所推出“科企专线”上市新政,进一步便利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不仅提升香港市场的监管透明度,也为科技创新企业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支持,推动科技产业发展,强化香港资本市场的全球竞争力。
而站在企业方面,香港作为自由贸易港,有着非常便利的融资环境,低税率可使企业减少成本支出,国际化的运作平台能让企业不断提升竞争能级,并提供接触国际资本的便捷渠道。
同时,港股市场的再融资灵活性也备受企业青睐,企业可通过配售、供股等方式快速筹集资金,且无需重复冗长的审批流程。其中,比较典型的是“闪电配售”,在有授权的情况下,只要配售新股的比例不超过股本的20%,仅需董事会通过,以满足企业快速融资的需求。
尽管企业在港交所上市流程相对简易,但赴港上市过程中的监管制度差异、文化差异、费用问题以及估值挑战等考验也不容忽视。
而为了应对这些差异与挑战,近年来山东不断加强与香港的合作交流,一方面通过举办港澳山东周、鲁港科技创新合作大会等盛会加强两地交流往来,另一方面也邀请专业的港交所专家团“上门辅导”,加速鲁企对接香港资本市场。
7月8日至11日,青岛市委金融办也邀请香港交易所环球上市服务部专家深入青岛,对海信宽带、众沃德、琛蓝健康、瀚远医药等13家拟赴港上市企业进行了深入走访。
期间,调研组一行不仅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实地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也对港交所近期的上市政策进行宣讲,围绕技术研发、市场拓展、上市规划等核心议题与企业深度交流。
青岛赴港上市企业路演活动在港举办,图源:青岛金融
此前,青岛已联合港交所开展“青企高质量发展与香港机遇”资本市场论坛、“启航青岛 港通天下”资本市场沙龙等一系列赴港上市专题培训。青岛市政府也与港交所签署合作备忘录,建立了常态化合作机制。
截至今年6月末,青岛港交所上市公司总数达19家,IPO募集资金总额约115亿元,总市值1739亿元。
同样的合作交流也发生在山东省级层面,鲁港资本市场的互融互通,业已成为推动更多山东企业加速涌入港交所的原因之一。
在8月20日天岳先进在香港上市后,山东现已拥有71家港股上市企业,伴随港交所门前鲁企排队的队伍不断延长,未来这一数据也将持续扩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