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市公司股价的走高,上市公司的定向增发也接踵而至。比如,最近,今年市场上的明星股寒武纪就在9月底完成了定向增发。该公司向特定对象发行333.49万股,发行价格每股1195.02元,募资金额39.85亿元,募资净额39.53亿元(扣除发行费用后)。
毫无疑问,寒武纪的这次定向增发是名副其实的高位“定增”行为,其定增价格突破千元大关,创下A股定增价格最高纪录。也正因如此,寒武纪的这次定增结果一经公布,即受到市场的广泛关注。
如何看待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行为呢?尽管市场对待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不乏诟病的声音,但本人以为,对待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投资者需要理性对待,客观看待。毕竟高位“定增”是一种市场化的选择,也是符合上市公司自身利益的。
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股价走高了,定向增发实施起来更容易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股价走高了,上市公司定向增发也可以尽可能达到利益最大化,即发行最少的股份,获得最多的融资金额。
市场之所以对上市公司的高位“定增”充满争议,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上市公司的高位“定增”很多是出于“圈钱”的目的。有的公司并没有合适的募投项目,其高位“定增”或再融资纯粹是基于“圈钱”的目的;还有的公司高位“定增”是为了收购大股东及关联方的平庸资产或劣质资产。对于这样的高位“定增”,市场充满争议是很正常的。
而对于基于公司正常发展需要所实施的高位“定增”,市场其实还是很认同的。只要“特定对象”愿意认购,愿意承担高位“定增”可能带来投资风险,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这种高位“定增”其实是一件好事。
从寒武纪的募资投向来看,其中的20.54亿元拟投向面向大模型的芯片平台项目,14.52亿元拟投向面向大模型的软件平台项目,4.79亿元拟补充流动资金。对于这样的募资投向,寒武纪表示,通过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公司在大模型领域的芯片和软件技术综合竞争实力将得到显著提升,并形成面向大模型规模应用领域的算力软硬件技术能力矩阵,有利于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快速构建不同芯片和软件组合的最佳解决方案。本次募投项目的实施将强化面向大模型市场的技术竞争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公司核心竞争力,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
因此,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并不是一种“圈钱”行为,而是基于公司发展需要的一次募资行动,是有利于公司做大做强的。如此一来,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反倒是值得肯定的。
首先,高位“定增”可以以最少的股份发行争取最大的募资金额,而这种“最少的股份发行”有利于减少对老股东权益的摊薄。比如,本次寒武纪的定向增发,证监会核准的发行额度为不超过2091.75万股,即最多可发行2091.75万股,但因为是高位“定增”,寒武纪本次定增实际发行数量仅为333.49万股,较核准的最大发行额度少发行1758.26万股,这就大大减少了对老股东权益的摊薄。
其次,高位“定增”可以最大程度上增厚老股东的权益。高位“定增”不仅可以以“最少的股份发行”,而且还可以尽可能以“最高的发行价格”发行,这种发行的结果可以最大化增厚股东权益。比如,本次发行前,寒武纪的每股净资产为16.15元,而寒武纪的这次高位“定增”可以增厚每股净资产9元左右,这对于老股东显然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