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纾困保交楼的深入开展,各地烂尾楼正以一些“超出想象”的方式被盘活——拍短剧。
恒大烂尾项目超抢手
在河南荥阳,陷入困境的恒大养生谷,其闲置的售楼处如今已被多个短剧剧组取景。该场地还十分抢手,有时甚至因为同时进场的剧组过多,需要协调使用。
不过,恒大在此只开发了7宗住宅用地。2022年时,荥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公告,依法无偿收回恒大养生谷4宗闲置土地,原因是宗地1、2、3、4闲置满两年以上,且为该公司自身造成。
截至目前,该项目一期住宅的部分楼栋已分批交房,二期仍在施工、等待交付中。去年5月,荥阳市住建局曾在恒大养生谷一期、二期,召开保交楼推进工作专题会,项目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现场管理人员约20人参加。
此外,河南新郑的一处闲置商场如今也“摇身一变”,成为短剧拍摄基地。聚美优品将该闲置商场改造成了“聚美空港竖屏电影基地”,占地面积近1.7万平方米,已产出近700部微短剧,成为河南产量最大的短剧基地之一。据称,该基地每天接待8个-9个剧组,有时场地预约得排到十天后。
烂尾楼短剧风靡
在房地产项目,尤其是烂尾楼向短剧开放的同时,一些烂尾楼话题的短剧也呈现在大众面前。
比如《房子烂尾后我走上了人生巅峰》,讲的是男主秦明是售楼部员工,花130万元买的“衡达”房子烂尾,结果妻子离世,负债累累。而在售楼部意外被业主打至昏迷后,编剧灵机一动,秦明竟意外重生回到2019年。凭借对房地产市场的预知,他精准避开雷盘、抄底优质资产,从底层销售逆袭成商业大佬,更以“霸总”姿态向开发商复仇。
房地产和短剧的“梦幻联动”,正在镜头里悄然上演。
还有在抖音爆火的《末世重生我把烂尾楼卖出一个亿》,讲述主人公在末世背景下将无人问津的烂尾楼改造成生存和赚钱工具,解决自身生存问题,还帮助周围人的故事。这些短剧剧情紧凑、脑洞大开,抓住了观众对逆袭、绝境求生等情节的喜爱心理,将现实中烂尾楼这一痛点话题融入奇幻设定,引发了强烈共鸣。
除了拍短剧,烂尾楼改造成酒店,成为一种新尝试。
例如贵州省黔南州独山县的“天下第一水司楼”,曾是备受争议的烂尾楼,如今已被改造成豪利维拉贵州独山净心谷酒店,集酒店住宿、餐饮、会务、休闲娱乐、康养于一体,拥有365间豪华客房。
还有的烂尾楼被改造为“城市记忆博物馆”、“创意艺术街区、“共享空间”(给片区居民提供互动娱乐场地)……
一笔不错的流水
实际上,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调整,部分项目出现闲置、销售遇阻等情况。将这些闲置资源出租给短剧剧组,或者咖啡馆、潮牌店等新型经营业态,虽然租金可能不高但聊胜于无,并且当前提升物业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更加重要,因为能整体接盘烂尾项目的“金主”一天比一天难找了。
目前,我国短剧承制方主要集中在陕西西安、河南郑州和浙江东阳横店,三地被称为“全国微短剧三大重镇”。
迅速扩容的短剧市场,带动拍摄场地需求显著增长,也吸引开发商入局。
如绿地集团,截至目前,该公司已与10余家短剧公司陆续开展合作,其中,三笙万物承制的多部短剧已经上映,包括《十年情丝终成空茧》《虎妈龙子》《如果告别不能笑着说》等。
从取景项目来看,覆盖的业态十分多元,既有绿地千玺广场、郑东绿地中心这样的城市地标,也有绿地新都会、绿地天空之城等商业综合体,还有星级酒店,溱水小镇与嵩山小镇等仿古商业体,以及香颂别墅项目、泰晤士新城等特色住宅等等。
河南登封绿地嵩山小镇 图源:绿地集团
来自郑州的短剧从业者李霄(化名)表示,租赁拍摄场地是短剧制作中必不可少的支出,通常占到核心成本的10%~20%。一般而言,短剧公司会有几个常用取景地,但最终选择仍取决于剧情需要,“比如短剧拍摄基地、各类售楼处和别墅,都可能成为‘供应商’,而且别墅是真别墅”。
李霄进一步表示,如果场地需求稳定,出租售楼处对楼盘来说是一笔“不错的流水”,尤其在房地产市场调整期的当下,“售楼处和别墅的场地费一般在几千元一天,一个月几万元,够给几名楼盘员工发工资了。”在他看来,建设拍摄基地对盘活闲置资产的意义更大,“因为一个拍摄基地需要的面积往往可达几千平方米”。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认为,目前各地出现了多种方式的存量盘活案例,用途方面涉及到短剧这类新领域,地产物业和短剧场地需求较为契合。这实际上也启示了各地,存量资源盘活要根据老百姓的需求、依据市场诉求进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