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作者|汪梦婷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点击进入专题)
近期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表现亮眼,多只概念股轮番表现。
搜狐财经《基金佳问》栏目,对话各行业具有影响力的基金经理,结合目前经济形势,解读不同行业细分领域的投资策略,展望各行业板块中长期的投资机遇,为投资者讲解如何“避雷”挑选有潜力的基金产品。
做客本期《基金佳问》的嘉宾,是方正富邦信泓灵活配置基金经理李朝昱,本期栏目主要讨论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投资机会。
李朝昱,本科毕业于南京大学数学系,研究生毕业于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统计学,6年证券从业年限。历任建信财富股权投资基金分析师、鼎天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分析师、新华基金研究员、高级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2020年9月,加入方正富邦基金,2020年11月11日起担任方正富邦信泓灵活配置基金经理。
李朝昱分析认为,这波行情主要受到三重因素驱动:行业基本面向好是核心支撑;特斯拉即将发布OptimusV3,成为行业催化剂;市场资金轮动也为板块带来助力,近期资金流入引发补涨效应。
对于产业链的投资机会,李朝昱更看好核心零部件环节。“目前A股没有纯粹的本体厂商上市,因此供应链上的核心零部件企业更值得关注,尤其是技术持续演进且具备通胀逻辑的环节。”
在鱼龙混杂的概念股中,如何识别真正有技术壁垒的企业?李朝昱分享了自己的评估体系。
“研发投入是否持续处于较高水平,且能有效转化为收入;企业在细分市场的份额能否持续提升;毛利率、净利率等财务指标是否健康。”他表示,这些指标能帮助投资者筛选出具备核心竞争力的公司。
展望四季度,李朝昱认为投资机会将聚焦于特斯拉三代机器人的发布。他直言,这大概率是首个销量过万的人形机器人型号,其客户反馈、数据积累和技术定型对行业发展至关重要。
以下为访谈全文:
搜狐财经:最近A股机器人板块表现活跃,您认为这波行情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什么?
李朝昱:确实近期整个A股人形机器人板块的表现是比较不错的。我觉得驱动因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第一个,人形机器人行业一直处于快速发展向好的趋势当中,本体厂商的产品和技术迭代非常顺利快速,行业基本面比较扎实。虽然今年供应链或相关上市公司的业绩还没有出来,但我们已经能看到很多公司的订单开始起量,所以我们觉得明年大概率会开始兑现业绩。
第二个,板块后面还有比较强的行业性催化。大家都知道特斯拉会在11月份发布它的Optimus第三代机器人产品。我们认为这大概率是迄今为止完成度最高的一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对后续行业发展和技术定型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最后,最近A股市场资金交易轮动现象明显。机器人在整个科技板块里前期相对滞涨,叠加这些多重因素,资金近期流入带来一定的补涨。我觉得主要是这三个方面的因素。
搜狐财经:机器人板块今年以来涨幅较大,您如何看待当前板块的估值水平?是否存在泡沫?
李朝昱:确实今年看到一些订单出现,但业绩上的兑现度并不高。很多机器人公司的业绩主要来自传统业务,在经过年初到现在比较大的涨幅之后,绝对水平的PE估值并不是非常便宜。
但我们认为科技板块的投资,最重要的是把握行业技术演进的趋势和未来的确定性。尤其是处于爆发前夕、未来市场空间非常广阔的行业,市场往往会给予比较乐观的预期,甚至采用终局估值法。股价和估值会给出一定的溢价,我们觉得这种溢价某种程度上也是合理的。因为科技发展非常迅速,一旦某个行业或技术过了起点,需求和出货可能会呈现非常快速的增长,前期较高的估值也会快速消化。
回到人形机器人板块,如果我们考虑到未来百万级甚至千万级的机器人本体出货,目前的估值并不是非常高估,甚至可能有的优秀公司或环节还存在一定低估,所以我们认为可能并不存在泡沫。
搜狐财经:哪些信号可能预示板块过热?
李朝昱:我们觉得,因为科技板块投资上用终局估值法本身是一种偏乐观的估值方法,是给予未来的现金流贴现到现在定价。如果哪一天我们看到用终局估值法算下来,公司的市值都已经超过了这个部分,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明确的认为它会存在一些泡沫。
搜狐财经:您多次提到“2025年可能成为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这个判断的具体依据是什么?目前行业真正处于从0到1还是从1到N的阶段?
李朝昱:其实我们对这个行业的判断主要来自两方面的依据。第一个,人形机器人从2022年特斯拉发布第一款产品到现在经过三年,整个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尤其是软件端叠加了大模型和AI的快速发展,产品已经基本趋于成熟。一个新型产品或技术能够放量,核心在于产品或技术是否足够成熟进入实际应用。现在人形机器人的成熟度相较之前有了很大提升。虽然还不能像电影里科幻场景那样,但在特定条件下完成特定任务,现在已经完全具备了这个能力。这是第一个依据,能力和成熟度的提升。
第二个,从结果上看,2025年很多头部人形机器人本体厂商上调了年度出货预期。包括宇树、智元、优必选等头部本体厂商,都收到了体量比较大的订单。加上特斯拉,今年总体的出货量应该能达到数千台甚至1万台。所以我们从结果角度也可以认为今年确实是量产的元年。整个行业现在就是一个从0到1的阶段。
搜狐财经:特斯拉OptimusV3预计2025年底发布,2026年出货目标5万台。您关注哪些关键时间节点?未来半年到一年,除了特斯拉Optimus三代样机即将发布,还有哪些关键催化剂值得投资重点关注?
李朝昱:其实我们目前最关注的就是特斯拉三代机器人的发布。我们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完成度最高的一款人形机器人产品。它的正式发布意味着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工业制造场景逐步放量,各个环节的技术定型也会为其他厂商设定技术标准和发展指引。所以行业上我们现在最关注的就是11月特斯拉三代机器人的发布。
其他事件,国内的话我们也在关注头部厂商的进展,比如优必选、宇树、智元。短期内能看到的一些重大变化主要是这些公司的资本化进程。比如宇树等也在申报IPO,可能四季度上会。这些也是行业比较关注的事情。
搜狐财经:您觉得特斯拉第三代机器人量产会给国内的供应链带来哪些机会?
李朝昱:如果我们参考新能源车的发展历程,人形机器人跟新能源车有一些相似的地方。首先要明确,中国的高端制造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非常显著。特斯拉想要达到大规模、低成本、高效率、保质保量的量产,离不开中国供应链的保障。所以如果特斯拉放量,一定会给上游供应链企业带来明确的投资机会。国内企业在执行器、丝杠、灵巧手、减速器等重要环节,都有非常多中国企业可能参与其中,我们觉得这里面存在很多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从2022年特斯拉推出第一代机器人到现在,行业取得了哪些关键技术突破?目前最亟待突破的技术瓶颈是什么?
李朝昱:过去三年我们确实看到了机器人行业技术的快速迭代。举个简单例子,比如丝杠这个组成人形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最初生产一个丝杠时间非常长,需要用到高精度磨床做磨削。经过这两三年的变化,生产工艺有明显改进。国内一些厂商引入车床,结合磨床使用,大幅提升生产效率。一开始生产一根丝杠可能需要几个小时,现在有的厂商据说已经可以做到半小时以内生产一根高精度丝杠,生产成本也大幅下降。最初生产成本在五位数一根,现在据说有的已经可以达到1000块钱以下。
以丝杠为例,它的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成本快速下降。另外像减速器,从最早的行星减速器到谐波减速器,再到可能未来使用摆线针轮减速器。灵巧手自由度提升,最初只有十几个,现在预期三代特斯拉机器人手部自由度可能翻倍。包括整个电子皮肤的成熟,从最初没有配置,到后来每根手指指肚配备,再到可能整个手掌配备。还有机器人的轻量化也取得进展,新材料的应用。这些都是过去这些年人形机器人在各方面的技术进步。
如果说现在最亟待突破的技术,我认为还是人形机器人的大脑部分。我们看到国内举行过人形机器人格斗赛、运动会,从这些公开活动能看到人形机器人运动能力已经比较强,能做出高难度动作。但这主要是小脑和运动能力。我们希望人形机器人最终不是遥控或按预设算法执行命令,而是真正有自己的智能,能跟人类良好互动。所以如何让人形机器人更聪明,与物理世界做出更有效率、更智能的交互,这块是行业亟待解决的部分。主要是大脑,也就是模型、算法、大模型相关的东西,这块还需要更进一步。
搜狐财经:目前人形机器人在哪些场景已经实现了商业化落地?哪些场景可能最快爆发?
李朝昱:大家对于未来明年几万台、后年十几万台甚至几十万台人形机器人出货,最快部署、量比较大的场景还是在工业制造领域。特斯拉本身是电动车制造商,汽车生产线高度自动化,在流水线上让人形机器人做特定场景下的特定工作,是目前最主流、量比较大的场景。未来几万台甚至数十万台的出货,大部分可能会用在汽车工厂或其他高端制造业的工业场景中。另外像消防、军工方面,也会有一些小批量应用,当然不一定局限于人形机器人,也可能是机器狗等执行极端领域任务。这些是商业化落地的方向。
具体对投资的影响,我们更多的是看量的多少。不管用在哪个领域,最终还是希望看到销量、出货量起来。
搜狐财经: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您最看好哪些细分领域?
李朝昱:实际上我们把产业链分为核心部件、本体制造等不同方面。如果人形机器人产品出货量开始大规模上升,这些环节都会迎来业绩爆发。但客观来说,现在A股市场没有完全意义上的本体厂商上市。所以我们更加关注供应链上的核心零部件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我们更看好技术有新的演进和变化,同时在应用上具备通胀逻辑的环节。
搜狐财经:怎么判断一个机器人企业是否有真正的技术壁垒呢?
李朝昱:判断企业是否有真正的技术壁垒,我会看研发投入、毛利率、净利率、在行业中的份额、是否进入核心客户供应链、资产质量、现金流状况等。这些都可以帮助判断企业的技术壁垒。
举一两个例子,比如研发投入是否常年保持较高合理水平,研发支出是否能逐步有效转化为收入,这是一个重要点。再看企业的份额,过去和未来预测,在相应市场中的份额是否能不断保持稳步或快速提升。只有当产品有较强技术壁垒或竞争优势时,才能看到份额的逐步提升。
搜狐财经:您一直强调“长期成长性+好的商业模式”,在机器人行业,这两个标准如何具体应用?您更看重哪些财务指标?
李朝昱:首先是长期成长性。人形机器人板块属于长坡厚雪的行业。远期行业市场空间可以看到数万亿级别。可以简单用销售价格乘以销量计算。比如特斯拉给过类似目标,在量产到100万台时,成本压到2万美元。考虑基础利润率,按2万美元一台,一年卖几千万台算——如果产品足够成熟放量,年销量不会比汽车低。全球汽车年销量约8000万辆。如果按5000万台机器人销量乘以2万美元,是数万亿甚至10万亿以上的市场。未来空间巨大。在这个巨大空间下,未来5到10年复合增长率,如果行业进展顺利,都会非常可观。行业在未来5到10年都会处于高增长状态,满足我们对长期成长性的要求。
至于好的商业模式,我更加关注模式的可持续性,也就是刚提到的一些重要财务指标,如毛利率、净利率、研发费用等,这些指标能否长期保持稳定,公司的经营质量怎么样,比如ROIC情况、是否重资产、上下游话语权、应收账款等。公司有良好经营质量,意味着运营中能高效利用资本,具备较强抗风险能力,有稳健的财务状况,才能给予股东长期稳定可观的回报率。具体到机器人板块,我会更加重点选择具备较高技术壁垒、同时所在环节竞争格局也比较好的企业。
搜狐财经:近期板块波动,您是否有进行调仓?调整持仓的主要依据是估值变化、基本面进展还是市场情绪?
李朝昱:我们做组合调整时,最重点的还是以基本面为优先考量。主要看当前股价或市值是否已经足够反映基本面未来的预期。就像刚才问到什么时候可能有泡沫,如果一个公司在比较乐观的预期和估值方式下,市值都已经超过合理水平,就可能存在一定泡沫。这类公司我们可能会选择获利了结或减少持仓比例。当然也可能基于市场流动性环境对仓位调整,但最重要依据还是公司基本面和估值情况。
搜狐财经:怎么看待四季度机器人板块投资机会?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您建议如何把握投资节奏?
李朝昱:展望后市,我们认为四季度机器人行业的投资整体应该还是聚焦在特斯拉三代机器人的发布上。这是整个行业最重要的一个事件,无论是技术上还是未来销量预期上。特斯拉三代机器人大概率是首个能够销量过万的人形机器人型号。最终机器人在应用中客户的反馈、大量数据积累、软硬件技术的定型,都是市场最关注、对行业发展最重要的里程碑事件。所以四季度投资机会还是聚焦在这个方面。
对普通投资者,除了要有前瞻性、长期价值投资、不要追涨杀跌外,也可以考虑选择投资基金产品。如果自己对行业或个股没有太多研究,但又想参与机会,可以考虑投资基金。基金作为专业投资机构,有强大的投研团队支撑,会做大量研究跟踪调研,能更及时掌握行业变化和产业趋势,会聚焦具备核心优势和阿尔法的公司,及时调整组合,保证组合收益。这也是普通投资者可以考虑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