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卢梦雪 北京报道
辽沈银行原行长杨法德,正式获批担任辽沈银行董事长。
2025年9月3日,辽宁金融监管局发布批复,正式核准辽沈银行董事长杨法德的任职资格。
辽沈银行在2021年以新设合并的方式成立,承担着改革化险的任务。其新任董事长此前曾长期任职于招商银行,后在2024年进入辽沈银行担任行长职务。9月5日,《华夏时报》记者就新董事长上任后的经营方向等相关问题多次电话联系辽沈银行,但截至发稿未获银行回复。
成立以来,由于吸收合并了部分“高风险银行”,辽沈银行不良贷款率长期高企,但资产质量呈好转趋势,不过,2024年吸收三家村镇银行后,该行净利润暴跌230.77%。
招行老将升任辽沈银行董事长
根据公开资料,杨法德1964年8月出生,上海财经大学统计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
工作经历方面,杨法德于2013年10月获准担任招商银行银川分行行长;2015年7月出任招商银行佛山分行行长;2018年10月转战招银金租担任董事;2018年12月至2022年10月,担任招商银行广州分行行长。
2024年,杨法德进入辽沈银行,在8月至12月代为履行行长职责,后正式出任辽沈银行行长、执行董事、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委员、董事会提名委员会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辽沈银行前任行长巩长霖、首届董事长王默涵均具备招商银行背景。
而在监管正式核准杨法德的任职资格前,据沈阳市沈河区委宣传部文章消息,今年7月,杨法德已以辽沈银行董事长的身份进行接待。
辽沈银行承担着金融改革化险的任务而生,成立当年就吸收合并了辽阳银行、营口沿海银行两家“高风险银行”,而后在2024年12月,又获批收购了营口宏诚村镇银行、辽宁首山村镇银行和辽宁灯塔村镇银行3家村镇银行。
从银行被吸收合并前的情况来看,业绩下滑,资产质量下行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辽阳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实现净利润3.29亿元,同比下降69.6%,截至2019年末,不良贷款余额达17.66亿元,不良贷款率为2.16%,均大幅上升;营口沿海银行2020年前三季度净利润为3.14亿元,同比下降58.7%,2019年财报披露的不良贷款率为1.77%,不良贷款额达7.97亿元。
在历史遗留问题束缚下,辽沈银行近年来盈利水平、资产质量的情况均有待改观。2021年成立初年,辽沈银行营业收入亏损4.74亿元,净利润亏损11.95亿元,不良贷款率达到了6.02%。
辽沈银行曾在2023年财报中指出,原(吸收合并的)两行有效资产规模小、高息负债额度大、定期存款占比高、息差倒挂严重、业务结构失衡、经营管理脆弱等突出问题以及5%的留存不良贷款率等,使完成吸收合并后的辽沈银行还不是一家“正常的银行”。
中关村物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袁帅也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吸收合并村镇银行,可能是导致银行利润、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等指标产生变化。若合并的村镇银行资产质量较差,不良贷款较多,将直接推高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同时,由于银行需要承担这些不良贷款的处置成本,在短期内可能对银行的利润产生负面影响。此外,由于不良贷款的增加,银行可能需要计提更多的贷款损失准备,这将导致拨备覆盖率的下降。
努力建设成为健康银行
对于银行的发展方向,辽沈银行曾在2021年成立当年的财报中表示,将力争用一至两年时间全面化解流动性风险,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扭亏为盈,力争用三年时间修复资产负债表。
据其2024年年报介绍,辽沈银行从2021年7月23日签署吸收合并协议进驻两行(辽阳银行、营口沿海银行),利用3 个月时间顺利完成IT系统合并、不良资产剥离和机构翻牌等工作;2022年围绕做好“保流动性、扭亏为盈、修复资产负债表、IT 建设和数字化经营、党建和文化融合”的“五篇文章”,落实“三年行动计划”,聚焦“调结构、减亏、增效、降本”等重点工作,巩固扩大了改革化险的成果。2023年,该行锚定“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乡居民”定位,紧扣“五篇文章”,达成“扭亏为盈、合规管理、正常银行”三大目标,实现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成本压降,完成三年扭亏任务,全面打赢了“三年扭亏决胜之战”。而2024年,辽沈银行全行中心工作从“改革化险、重塑管理”向“一手抓经营发展,一手抓改革化险”转变。2022 年至2024 年累计减亏79.72亿元。
此外,辽沈银行持续推动不良资产清收处置,2024年实现现金清收3135.97万元、核销6600万元。
从不良贷款率的整体趋势来看,辽沈银行对资产质量的管控颇有成果。
2021年成立之初,辽沈银行的不良贷款率为6.02%,到2022年末已下降至4.67%,较年初下降0.83个百分点;而2023年末,该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降至4.53%;至2024年末,辽沈银行不良贷款率进一步下滑至4.14%,较成立初年已下降了1.88个百分点。
从银行业整体情况来看,合并重组后的银行出现业务亏损、不良贷款率较高的情况也较为常见。以山西银行为例,该行以原大同银行、长治银行、晋城银行、晋中银行、阳泉市商业银行为基础,通过新设合并方式设立,成立之初不良贷款率达到了3.29%,净利润亏损高达46.73亿元。但随着历史包袱的逐步化解,后续山西银行经营情况出现了显著改善。
招联首席研究员、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处置风险与转型发展是当前中小金融机构的两大任务,处置风险为转型发展奠定基础,转型发展为处置风险创造有利条件。中小金融机构自身要充分发挥好主体作用,坚持差异化战略定位和路径,加快转变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不断完善公司治理,深化数字化转型,因地制宜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增强转型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内生能力。
针对2025年的发展规划,辽沈银行在年报中提到,2025年要持续做好改革化险的“后半篇文章”,坚持一手抓经营管理,一手抓改革化险,“坚持通过发展化解历史遗留问题,通过发展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业务结构、收入结构和客群结构,努力建设成为健康银行,真正为客户、股东、社会和区域经济发展创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