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行业上市公司2025年中期业绩普遍下滑,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根据Wind数据的统计结果,25家煤炭指数成分股中,多达23家企业营收出现同比下降,全部25家公司的归母净利润均呈现负增长态势。
具体来看,中国神华、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这四家行业领军企业,在2025年上半年合计盈利较2024年同期减少了超过100亿元,显示出行业盈利能力的显著收缩。这25家煤炭企业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总和为554.72亿元,与去年同期的808.11亿元相比,减少了近250亿元,与2023年中期的1057.54亿元相比,更是减少了近500亿元,利润规模几乎减半。
卓创资讯的分析师任慧云指出,2025年上半年,煤炭价格整体呈现持续下行趋势,动力煤在各主流市场的均价跌幅普遍超过20%,这是导致多家煤炭企业业绩同比下滑的主要原因。
上半年,这四家头部企业的业绩均面临较大压力,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的同比下滑。中国神华虽然依旧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但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了12.03%;中煤能源、陕西煤业和兖矿能源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21.28%、31.18%和38.53%。
多家煤炭企业将营收下滑归因于煤炭价格的下降。中国神华表示,受煤炭市场供需形势影响,公司煤炭销售量及平均销售价格均有所下降,导致煤炭销售收入同比下降。同时,售电量及平均售电价格也双双下滑,进一步影响了公司的整体营收。
陕西煤业和中煤能源同样指出,公司煤炭售价同比大幅下降,对营业收入产生了显著影响。兖矿能源则遭遇了销售量和销售价格的双重下滑,煤炭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减少近三成。
从行业整体来看,2025年上半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原煤产量同比增加5.4%,而煤炭进口量则同比下降11.1%。国内煤炭供需关系宽松,一方面产量保持在高位,港口煤炭库存量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下游需求表现不景气,电厂以消耗库存为主,新增采购需求有限。
需求疲软直接导致了煤炭价格的下跌。受新能源挤压火电空间以及下游钢铁、建材等行业整体需求不足的影响,煤炭价格震荡下行。动力煤现货价格降幅较大,长协、现货价格甚至出现倒挂现象。
煤价下行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去年中报中利润超过10亿元的煤炭企业有15家,而今年上半年这一数字锐减至8家。包括晋控煤业、平煤股份、华阳股份在内的多家企业从“10亿阵营”中出局。在这场利润“大跳水”中,平煤股份和永泰能源的净利润跌幅最为惨重,超过80%。
同时,亏损企业的数量也大幅增加。煤炭指数覆盖的25家企业中,亏损的企业数量由去年的1家增加至5家。其中,安源煤业的亏损额最多,达到2.9亿元。
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但业内对煤价的后续走势仍有积极预判。部分分析师认为,随着“金九银十”的到来,下游非电用户的刚需节奏将有所提升,同时部分用户可能因大秦线检修及迎峰度冬备货需求提前释放,煤价仍有止跌向上的可能。
然而,也有分析人士持谨慎态度。他们认为,虽然供给端可能因安检力度升级等因素受到短期影响,但需求端随高温天气结束而逐步转弱,市场缺乏利好因素支撑,预计短期内动力煤价格仍将震荡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煤企在中报中表达了对下半年市场的乐观预期。他们认为,随着政策的持续推进和季节性因素的到来,煤炭市场供需关系有望逐步改善,煤价或在合理区间震荡运行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