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LP-1赛道正成为医药零售市场的新标的。
当下,中国医药零售市场正经历深刻变革,一方面,政策推动“互联网+医疗健康”快速发展,线上医药零售占比持续提升;另一方面,消费者健康需求日益多元化,从传统药品向大健康、慢病管理及创新疗法延伸。尤其是在减肥与代谢领域,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的爆火,不仅重塑了市场格局,也催生了新的消费场景,医药零售端从单纯卖药转向健康解决方案的竞争。同时,这一赛道的火热,也促使京东(09618.HK)、阿里巴巴(09988.HK;BABA.US)、美团(03690.HK)等互联网巨头竞相入局,那么,谁又能优先抢到这一块蛋糕?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超重和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这个速度还在持续加快,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肥胖率可能会达到65%,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社会化问题。”京东健康(06618.HK)慢病业务负责人李艳萍在今年西普会现场表示,面对这一情况,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平台都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地应对。预计2030年GLP-1市场规模将超千亿,在减重市场,互联网电商渠道正成为新的主流,按照今年整体的预期来测算,会占据超过五成市场份额。在未来趋势中,随着电商化愈发成熟,占比会越来越高,预计超过七成。
京东健康方面曾告诉时代财经,京东健康在GLP-1赛道合作非常广泛。在GLP-1减重领域,其不仅与跨国药企诺和诺德等达成战略合作,亦与国内创新药企信达生物、银诺医药等深度合作,确保稳定优质的商品供给可以惠及更多患者。京东健康的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其平台GLP-1类用药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倍。
可以看到,GLP-1是眼下医药零售不容忽视的市场。随着电商入局,博弈日趋激烈。京东作为其中运营体系较成熟的一员,能迅速获得药企信任,成为药企新品线上布局的首发第一站,与其强大的供应链优势不无关系。
就电商平台间的竞争情况以及背后如何博弈的思考,李艳萍在接受时代财经专访时表示,目前,京东健康在GLP-1领域的市场份额及市场占有率高于其他平台,已经上市以及未来即将上市的GLP-1产品背后的药企都优先选择与京东健康方面达成战略合作,强大的用户端触达能力是京东健康在这方面制胜的核心原因。
京东健康慢病业务负责人李艳萍。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入局GLP-1,不止卖药还要做教育
时代财经:据您观察,电商平台的药品销售现状如何,和过去相比有什么变化?尤其是您负责的GLP-1条线,增长态势怎么样?
李艳萍:以京东健康为例,近期刚发布的中期业绩显示,截至2025年6月30日,我们过去12个月年度活跃用户规模突破2亿;营收达353亿元,同比增长24.5%;而第三方合作商家数量超过15万家,京东互联网医院日均问诊单量则超过50万。
在备受市场关注的GLP-1赛道方面,增速则更加迅速,可以说是指数级增长。从2021年诺和诺德降糖版司美格鲁肽首次上市以来,其销售量在京东平台一直是稳定增长状态,尤其今年4月份双方战略合作之后,增长更为喜人。
不过,减肥针这一类产品对老百姓而言是比较新的剂型,对于少有愿意打针、抗拒打针的中国老百姓来说,仍在逐渐接受注射针剂的过程中。但是随着减重版司美格鲁肽、礼来制药的替尔泊肽、银诺医药的依苏帕格鲁肽α注射液以及信达生物的玛仕度肽获批之后,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产品亦越来越多,大家分别在做用户教育、市场教育,热度陡然提升,销量亦在平台爆发式增长。
时代财经:目前,京东健康与哪些GLP-1相关产品达成合作,各家合作的深度与广度如何?
李艳萍:目前我们与大部分GLP-1药企都已经签约战略合作。就签约的深度与广度而言,以诺和诺德为例,双方将携手打造肥胖症公众科普专区,助力糖尿病一站式诊疗,全面赋能慢病管理数字化转型升级。与信达生物的战略合作,双方将在供应链、全渠道销售、数字营销等多个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我们核心是整合各自优势资源,为消费者提供多样、优质的还要拼及健康服务。
时代财经:京东健康在GLP-1赛道的合作会聚焦在哪些方面?具体有哪些维度?
李艳萍:主要有三个方面,其一,在供应链层面深化合作。就产品属性而言,我们与品牌直接达成合作,能够确保产品在供应链上的稳定性,以保证药品的可及性,直达终端。
其二,在数字营销与患者教育端、医生教育端的深度合作。我们会与企业共建消费者端、医生端的教育平台,力求让需要的用户合理、安全地用药。医生教育与患者教育不分伯仲,医生是前端,给予用户合理的用药指导;患者层面是后链路,也需要对药品本身、疾病本身有一个更好的判断,才能有更好的依从性。
其三,致力于患者管理方面的合作。尤其是这类产品大部分兼具糖尿病与减肥适应症,需要长期监测,长期坚持。仅就肥胖而言,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通过不断地教育消费者,按照慢病治疗理念和治疗方式坚持长期用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并不是好习惯,对身体也没有益处。我们希望通过科学的、医学的手段,让用户健康安全用药,亦希望用户在完成减重后,科学合理地调整饮食,保持健康的体态。
时代财经:京东在供应链物流服务方面一直表现强势,司美格鲁肽、替尔泊肽等药物对冷链运输的要求颇高,京东在这一方面如何保证?
李艳萍:多肽类药物化学结构相对复杂且不稳定,在常温下可能会发生化学或物理变化,导致药物的有效成分分解或结构改变。因此,在仓储配送环节中,全程必须在2~8℃之间、密封避光状态下储存与运输。所以,冷链物流的能力已成为线上渠道竞争的核心要素。
京东物流依托覆盖全国的医药冷链仓,通过智能调度系统实现药品的就近存储与高效发货,药品发货时效提升了20%,消费者的平均收货时间缩减了1.5天。同时,京东物流已形成覆盖全国300余城的医药冷链配送网络,订单次日达率高达99%。所有仓储节点均通过GSP认证+独立温控分区,确保药品存储合规性。也进一步保障了用户的用药安全。
“做好底层建设,用户自然不会跑”
时代财经:在京东上购买GLP-1产品的用户画像是什么样子的?检索量、下单量,以及复购量如何?
李艳萍:在减重用户画像中,26至35岁人群购买量排名第一;36岁至45岁购买量排名第二,两者占比总计达80%,这些都是“打工人”最集聚的年纪,尤其是办公室职员,运动少,身材要求高,也促使他们在减肥。
此外,减肥类药品在平台检索量超过几百万,这也意味着很多人在关注,潜在用户群非常庞大。
不过当前用户的选择是多样的,尽管过往“司美”被冠以减肥的标签,但伴随着新产品的不断问世,每一款产品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适用人群,各家品牌的用户重叠率就会变低,各医药品牌都积极的培养自己的用户。
时代财经:阿里、美团也在GLP-1赛道上有所布局,京东如何应对竞争?
李艳萍:目前,京东健康已与诺和诺德、信达生物、银诺医药等已经获批GLP-1药品的企业达成合作,这些企业均与京东健康优先达成战略合作。
这背后的核心原因是京东有强大的用户端触达能力,用户质量以及用户成熟度也远高于其他平台,因此京东健康在GLP-1领域的市场份额或者市占率也处于领先地位,药企也愿意与我们合作。
在GLP-1领域,实际上我们很早就有了洞悉和前端的判断,亦更早地关注到了这一品类;其次,GLP-1类产品并不便宜,亦多为注射类产品,而我们用户都属于高净值用户,加之供应链物流配送快、稳定的优势,也使得大家更愿意相信京东平台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
时代财经:GLP-1爆火把“减重”升级为“代谢综合征管理”,京东健康会把用药人群往营养、运动、心理睡眠等关联品类做怎样的场景拓展?如何在线上平台做好专业化的慢病管理?
李艳萍:针对肥胖人群,尤其是超级肥胖人群基本会并发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多种疾病,医院等医疗机构都在致力于综合性的治疗,在互联网平台亦希望将内分泌科、心脑科、营养科、运动等整合起来,给用户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实际上,在长期监测指标发现,一位肥胖患者往往体重降低了,其他如高血压、高血糖等指标也会有所下降,慢性疾病亦慢慢减少。因此长期的健康管理必不可少,这个场景下,京东健康“医-检-诊-药-护”的能力优势凸显出来了。
时代财经:未来,京东健康方面如何打出差异化优势?
李艳萍:当下,这一赛道的竞争会越来越激烈,我们不是要抢蛋糕或是各自建立护城河,而是做好底层的建设,构建自身的能力,从而让用户形成更强的信赖。我们非常注重用户的体验,因此购买GLP-1产品的用户粘性很高,愿意持续在京东平台上购药,这就会像是滚雪球一样让用户体量越滚越大,同时建立更好的平台口碑。
我们也积极与药企建立深度合作关系,诸多创新药“落户”电商平台,京东健康“新特药首发第一站”的优势被众多药企认可。未来,我们也将在供应链层面持续做好布局,夯实这一能力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