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美国媒体发布了一组数据,显示中国自8月以来,从俄罗斯进口的乌拉尔原油激增至每日7.5万桶,几乎是过去水平的两倍。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印度在美国的压力下,不得不放缓原油进口的步伐。其进口量从高峰时期的每日超百万桶骤降至不到40万桶。
中印两国都是俄罗斯石油的大买家,但现在他们正处于截然不同的境地。美国对印度实施严厉制裁,甚至威胁对其进口俄罗斯原油的商品加征50%的关税;而另一方面,对于中国大规模购买俄罗斯石油的行为,却没有采取任何实质性措施,这使得印度颇感困惑。在近日的印俄外交会议上,印度外长苏杰生在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的会谈中,表现出明显的不满。他质问道:“为什么中国才是俄罗斯最大的石油买家,美国却对印度虎视眈眈,不敢对中国采取任何行动?”这种显然的双重标准令印度方面十分困惑。
印度的困境
印度与俄罗斯之间有着深厚的能源贸易历史。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而印度则需要大量能源进口以满足其庞大的人口需求。事实上,印度与俄罗斯的能源合作最为迅猛的时期是自2022年2月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由于欧美对俄罗斯实施了全面的能源出口封锁,俄罗斯不得不以大幅折扣的价格出售原油。印度看准了这一时机,大规模购买低价原油,随后将这些石油转售给欧洲国家,从中获取可观的利润。
俄乌战争爆发前,俄罗斯的石油在印度的总进口量中占比仅为0.2%。但到2023年5月,这一比例迅速飙升至45%。每天,印度平均进口来自俄罗斯的200万桶原油,俄罗斯也因此成为了印度最大的石油供应国。比起同期的国际基准油价,俄罗斯原油每桶便宜约15美元,而印度通过转销原油,每桶能够赚取大约60美元的价差。据估算,印度通过这种转售原油的方式,已经赚取了约680亿美元的收益。2023和2024年,印度每年通过这一产业链的纯利润高达230亿美元,仅2023年上半年,就赚取了约150亿美元。
印度本土的炼油厂也从中受益巨大。位于印度西海岸的信实集团拥有全球最大的一座炼油厂,战争爆发后,该集团的股价上涨了34%。到2024年底,印度和俄罗斯达成了史上最大的能源交易,俄罗斯石油公司将向印度信实集团供应每天50万桶原油,合约期为10年。这项交易将为印度带来130亿美元的年度贸易价值。
然而,好景不长,印度的这一原油倒卖行为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2023年8月,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了一项行政命令,宣布将对印度部分输美商品加征25%的关税。特朗普表示,印度大量购买俄罗斯低价石油的行为不仅背离了美国的利益,还对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性构成了威胁。对此,印度政府迅速作出回应,表示该决定“不公平、不公正、不合理”,并强调印度的原油进口完全是基于市场需求,目的在于保障14亿国民的能源安全。然而,美国政府并未被这一立场打动,8月18日,白宫贸易高级顾问纳瓦罗再次公开表示,印度的行为是典型的投机行为,警告印度如果想继续成为美国的战略伙伴,必须在行动上展现与美国的合作态度。
尽管印度国内反美情绪高涨,政府也进行了外交抗议,但在特朗普的强硬制裁下,印度政府最终决定暂停购买俄罗斯原油。据印度《经济时报》报道,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及私营企业目前正在逐步停止进口俄罗斯石油,而印度炼油厂的进口量已经从175万桶骤降至40万桶。甚至四艘满载俄罗斯原油的印度油轮在8月初因担心受到制裁而停在印度洋,无法靠岸。
中国的反应
相比印度的困境,中国在这一波能源贸易中则显得更加从容。2024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总量已达到1.09亿吨,超过印度的8800万吨。特别是在印度决定放缓进口俄罗斯石油后,中国的炼油厂迅速行动,购买了大量俄罗斯原油,这些原油将通过中俄管道和北极航道运输到中国的东北和华东地区。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原油来自俄罗斯稀有的北极原油,这些油品的市场溢价高达每桶8美元,但中国获得的价格却比布伦特原油低了5美元,甚至低于印度先前的报价。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对俄罗斯原油的进口量同比激增了40%,每日进口量超过80万桶,成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面对中国的强大需求和低廉价格,全球媒体普遍认为特朗普最终会对中国采取措施。然而,令许多人意外的是,在2023年8月的美俄会谈后,特朗普亲自表示:“我现在不会对中国实施任何关税报复。”这一言论立刻引发了印度的不满。尽管中国进口的俄罗斯石油量和价格都超过印度,而且享受到了美国的“宽容”,印度对中国的态度变得更加复杂。
美国财务部长贝森特对此做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他指出,中俄石油贸易本就存在多年,而俄乌战争爆发后,中国的进口量仅略有增长;而印度的石油进口量则是急剧上升。美国的“克制”,实际上源于中国在国际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强大地位,尤其是中国对全球稀土资源的掌控,令美国在进行经济制裁时不得不三思而后行。
总的来说,美国对中印两国的态度不同,归根结底是因为两国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地位、经济实力及技术水平的差异。对于一个拥有强大反制能力的国家,制裁的成本是极为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