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老盈盈
8月25日,平安银行(000001.SZ)召开2025年中期业绩说明会。会上,平安银行行长冀光恒表示,2025年会是最难的一年,但上半年部分指标已经出现积极的趋势,相信困难正逐步过去。经过两年的业务调整,零售业务“最灰暗”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上半年出现了一些趋势性的变化,为零售的再次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降幅收窄,基本实现止跌。平安银行行长助理王军表示,高风险个贷产品的压降已接近尾声,零售资产风险高点已过,趋势逐渐向好。据其介绍,在上半年平安银行零售贷款规模下降总量中,信用卡占比超过95%;2025年一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2024年末下降380亿元,2025年二季度零售贷款余额较一季度环比仅下降了31亿元,环比大幅收窄;基础类贷款中按揭贷款较年初增长了200亿元。另外,平安银行过去的获客渠道主要来源于中介渠道,目前零售自营队伍则达到了1100人。
零售不良生成方面,平安银行首席风险官吴雷鸣介绍称,二季度零售不良生成额同比下降了90多亿元,不良生成率较一季度末下降了18个BP,较年初下降64个BP。吴雷鸣亦表示,零售不良生成的拐点早已显现,预测下半年会继续在下降通道中,将密切关注经济环境和个人还款能力的变化,有信心保持零售资产质量的稳定。
根据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在个人贷款方面,2025年6月末,该行个人贷款不良率1.27%,较上年末下降0.12个百分点,较2025年3月末下降0.05个百分点。该行表示,2025 年上半年,国内经济保持稳中有进态势,个人客户还款能力有所恢复。
近年来,平安银行在坚持零售特色的基础上,推动对公业务的特色化和差异化经营。在对公业务方面,据平安银行副行长方蔚豪介绍,该行聚焦六大行业,包括基础设施、政府与公用事业、基础能源、新能源等,除了房地产主动避险进行结构调整外,其余板块均保持良好增长。
平安银行2025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一方面,该行实现基础设施、汽车生态、公用事业、地产四大基础行业贷款新发放2397.77亿元,同比增长19.6%;另一方面,拓展新制造、新能源、新生活三大新兴行业的新场景、新模式,上半年三大新兴行业贷款新发放1238.17亿元,同比增长16.7%。
另外,平安银行为顺应对公客户综合化、生态化、一体化经营趋势,适应市场环境和客户需求的变化,建立了战略客户、区域重点客户、小微客户的客户分层经营和梯度培育体系。一是针对战略客户,按照名单制管理,推进行业专业化深度经营,为客户提供一体化金融服务;二是聚焦区域特色,重点拓展机构客户、上市公司、科技企业、跨境等优质客群,优化客户结构;三是针对小微客户,落实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专班机制,配合政府专班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持续优化产品及流程,提升小微客户服务质效。
方蔚豪亦表示,在对公业务上。该行持续压降高息负债,重点开拓低成本负债来源,优化存款结构和成本,推动存款高质量增长。
冀光恒则强调,下半年将加强关注重点经营单位和重点分行的业绩表现,提升营收和利润水平。目前各项业务转型升级举措正在推动中,后续将深化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加快优化客户群结构,加强内部协同。同时,平安银行将更加专注经济活跃度高、信贷需求旺盛的经济发达地区,加大资源和政策支持力度,优化资产收益率和存款付息率,增加非息收入的占比,并引导各分支机构不断提升精细化管理和合规治理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