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投资热情持续升温,资金配置规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根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8月18日,韩国股民对中国股票的持仓量已从2024年末的190.83亿元人民币大幅攀升至244.75亿元,增幅接近三成。这一数据反映出韩国资本对中国市场的强烈信心。
从历史数据观察,韩国股民的投资轨迹呈现明显的周期性特征。2022年末,韩国股民持仓中国股票达276.59亿元的峰值水平。随后在2023年和2024年期间,持仓规模出现连续下滑。进入2025年,伴随中国资产交易活跃度的显著回升,韩国投资者重新加大对中国股票的配置力度。
港股成为韩国投资者重点布局方向
韩国股民在中国股票投资中表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偏好,港股市场成为其资金流入的主要目标。小米集团、腾讯控股、比亚迪股份、阿里巴巴等科技与新兴产业龙头企业获得韩国投资者的重点关注。截至8月18日的数据显示,韩国股民对小米集团和腾讯控股的持仓金额均超过18亿元人民币。
泡泡玛特作为消费品牌代表,同样受到韩国投资者青睐,持仓规模达到4.74亿元人民币。这些投资标的集中体现了韩国资本对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和消费市场潜力的认可。韩国证券存托结算院旗下SEIBro的统计数据进一步印证了这一趋势,以成交额计算,中国已位列韩国股民最喜爱的海外市场第二位,仅次于美国市场。
韩国投资者的选股逻辑呈现出鲜明的行业特征。科技板块中的硬件制造商和软件服务商获得较高配置比重。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相关企业同样成为重要投资方向。这种配置策略反映出韩国投资者对中国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前景的积极判断。
全球资本重新审视中国市场价值
韩国投资者的积极行动并非孤立现象,而是全球资本重新评估中国市场的重要体现。高盛Prime Brokerage数据显示,全球对冲基金正以6月底以来的最快速度增持中国股票。这轮股票买入行为主要由多头策略驱动,做空回补为辅助因素,两者比例约为1.9比1。
中国市场在8月份成为Prime业务中净买入规模最大的区域。尽管海外投资者对中国股票的兴趣明显增强,但其配置水平仍处于相对保守状态。根据EPFR初步统计,截至7月份,全球共同基金对中国市场的主动配置比例上升至6.4%,但相较基准权重仍存在330个基点的低配缺口。
这种配置缺口为中国市场后续表现提供了潜在支撑。随着市场基本面的持续改善和政策环境的进一步优化,海外资本的配置比例有望逐步回归合理水平。流动性改善成为推动资金从债券和存款向股市转移的重要因素,在岸长期国债收益率自6月以来的持续上升表明投资者对长期宏观经济前景持更为乐观的预期。
全球投资环境的变化同样为中国市场带来机遇。随着市场对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增强以及美元走软共识的形成,全球投资者配置非美市场的意愿将进一步提升。中国股票市场在全球主要市场中的获利修正幅度相对较小,估值水平相对较低,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吸引国际资本流入的基础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