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液将2025年中国经济增长率预期值提高至4.8%,较4月的预期上调0.8个百分点,体现出对中国经济向好前景的信心。
但是,经济增速不断回归的同时,也有一丢丢美中不足,那就是消费与高峰期相比,差距较大,房子价格同比和销售同比持续下行。
而且,海内外不确定性加剧,也让人担忧,2025年9月以后可能迎来4个难题,加剧对我们普通大众造成冲击。
资产缩水的风险加剧
住建部曾表示中国家庭资产中有60%集中在房产上,剩下才是存款及一些资本投资。
先来看房子:2022年下行周期打开,高点下来,北上广深的价格跌幅30%,回到2016年价格区间,有的跌幅甚至超40%以上。
300万的房子,现在市值只有160多万,这样的贬值率,怎能让人不担忧?
此前,黄奇帆判断,2025年,中国房地产止跌回稳,会形成未来发展新阶段的起点。同时房地产在2025年以后,不会再像过去四年,对中国经济是负拉动。
但是考虑到人口结构因素以及城镇化率增速放缓,叠加工作及收入的稳定性预期下降,预计2025年下半年,部分地区房价趋于稳定,但绝大多数地区供给过剩的大背景下,依旧面临资产不断缩水。
存款方面:
进入2025年以后,各大银行维持了上一年的存款利率持续下降,国有大行五年期定期利率降到了1.55%,活期存款利率接近于零,只有0.05%。
但是考虑到相关银行还面临着息差收窄压力,叠加9月份美联储降息周期打开,预计下半年,银行还将继续下调存款利率。
预示着,通过利息跑赢通胀已经不太可能。
2025年不管是买房还是存款,都将面临资产不断缩水的风险。
除了买房亏,存款利息大不如前,这两年投资亏损的风险也更大了。
业绩有数据显示,全部5000多家A股公司,继2024年亏损总共达到1349家,占比高达25.22%。
这也是A股历史以来公司亏损数量占比最高的一年!
个人投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亏面远超预期!2024年股民人均亏14万,基金跌20%起步,2025年一季度,A股散户人均亏损12.3万元。
基民、股民亏损惨重!即使是R2及以下的银行理财产品,现在也出现了亏损的情况。这也意味着,在存款利率越来越低的同时,高收益品种的投资风险也在逐步上升。
有个股民讲述自己多年亏钱经历,16年入市,投资十年,累积投入资金102万,亏损高达99.83%,投入的所有本金几乎已经亏损殆尽所剩无几。
专业投资者就一定厉害吗?
2024年三大指数均全线上涨,沪指涨12.67%,深证成指涨9.7%,创业板指数涨13.23%,如果买指数基金,基本都赚了。
但是指数涨了,基金公司照样在亏!
理财周刊消息,24年基金亏损前20名,某基金公司年亏损高达36.39%,有的基金自成立以来,亏损比例达到了60%以上。
咱再看看公募私募的投资情况,简直就是比惨大会。
北京商报消息:2024年内逾300只公募基金黯然离场,清盘数量成近五年高峰。
虽然2024年,公募基金一改前两年连续亏损颓势,超1.2万只基金中近83%实现正收益,但是拉长周期来看,绝大多数依旧出租亏损势,有网友分享投资经历,三年亏损60%以上的基金多达数个。
所以,别觉得专业投资者就稳赚不赔,他们稳赚的不过是投资者的管理费,投资同样巨亏。
指望着他们给你赚钱,还不如存银行来得更保险,虽然利息低,但起码能够保证本金安全。
形势变得严峻
这两年,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创新高,
但内外环境影响,给国内企业经营压力加大,就业市场也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加上关税的问题持续发酵,出口压力大,一些企业只能采取降薪裁员或者缩减人工的方式降本增效。而企业之间又不是铁板一块,环环相扣,加剧就业形势影响。
下半年,社保新规落地,为了压缩成本不用承担社保负担,很多连锁餐饮店已经先“下手为强”,开始转向招聘退休老人,
还有的企业可能在员工聘用上,由全职转零工…
这些都可能影响打工人的就业,建议这个时候还是不要盲目辞职,做好应对准备。
人口生育率持续下滑
原来专家们预测,2023年结婚人数上升比上一年增加142.22万人;加上传统龙年生育意愿上升,预计2024年出生人口突破1000万,
只是没想到,专家们又被打脸,2024年新生人口只有954万人,只比2023年增加52万人。
新增结婚人数与新生儿数量不成正比,足以说明,生育意愿依旧不高。
但眼下担忧的问题是,2024年1-3季度,全国结婚登记为474.7万对,同比下降16.57%。预示着明年可能新生儿数量更少。
婚都不结了,你觉得还有多少人生娃?
怎么办,普通老百姓该未雨绸缪了
第一,别盲目投资:
只做自己擅长的领域,才能将风险降到自己可控范围,否则,不如存入银行,起码可以保证本金安全,等待新的机遇。
第二,买方明确需求和资金实力,量力而行。
如果想靠买房子赚钱,劝你“死了这份心”,市场不确定性加剧,亏面更大。
第三,强化个人能力,提高就业机会
靠政策,靠大环境,都不是长久之计,唯有自己的本领强了,才能保持长期的竞争优势。
第四,主业副业兼带
行业没前景,就不要挂在一条绳上死磕到底,这样路只会越走越窄,开源节流、增加储蓄、增加副业收入,才能让自己有更多底气应对危机。
(文中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