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美国大豆这事儿可太热闹了,特朗普都出来求情了,希望中国能加大对美国大豆的采购量,甚至喊出了要中国把采购规模提高到原来四倍的口号。可现实却给了他狠狠一巴掌,中国这次压根儿没理会,美国那 700 万吨大豆眼瞅着就要烂在地里,而巴西却在这场大豆贸易风云里成了最大赢家。这背后到底咋回事呢?咱一起来捋一捋。
美国大豆产业一直以来都和中国市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就拿 2024 年的数据来说,中国进口大豆 1.05 亿吨,从美国进口了 2214 万吨,占比 21.1% 。美国中西部是大豆主产区,同时也是共和党的传统票仓。所以在特朗普眼里,大豆贸易可不单单是经济上的事儿,更关系到他在党内的支持率以及 2026 年中期选举的基本盘。眼瞅着美国大豆又到了收割季,可中国市场却大门紧闭,他能不着急嘛,这才跳出来喊话中国,希望能拉美国大豆产业一把。
但中国不买美国大豆,那也是有原因的。中美贸易摩擦都持续七年了,大豆早就被中国列入反制清单。到现在,美国大豆进入中国市场还得缴纳额外关税呢,这么一来,价格优势一下子就没了。而且在特朗普第一次任期的时候,中国就吃过美国的亏。有了这前车之鉴,中国哪还能轻易上当。
从那以后,中国就开始行动了。一方面加大推动 “大豆振兴计划”,大力支持国产大豆,努力提高自给率;另一方面推广低蛋白饲料,减少对高蛋白大豆的依赖。在进口方面,中国也在积极寻求多元化。
巴西大豆能免税进入中国,价格低不说,供货还稳定;阿根廷呢,经过多年合作,也在逐步扩大对中国的出口份额。更重要的是,中国和这些南美国家的政治关系在不断深化。巴西是 合作伙伴,双方在多边贸易和基础设施合作上都有实打实的进展;阿根廷在 2024 年也和中国达成了多个农业合作协议,特别是在港口运输和粮食加工方面联系更紧密了。所以说,中国把订单交给南美,那是基于多方面考虑,从稳定性、可信度到长期协同发展,都有深远意义。
另外,中国在采购大豆的节奏上也有变化。以往中国采购大豆大多集中在每年 9 月到次年 1 月,这刚好是美国的收割季。但今年不一样,中国的采购节奏明显提前,7 月就完成了 9 月和 10 月的全部订单。
反观美国,农民还没开始正式收割呢,中国市场的大门就已经关上了。而且美国农业过去十年一直没能摆脱对中国市场的依赖,也没拓展出其他有实力的大买家。现在特朗普抱怨中国不买美国大豆,倒不如好好反思一下,为啥美国大豆产业这么多年只盯着中国市场,自身抗风险能力咋这么弱呢?
再看看巴西这边,那可是赚得盆满钵满。巴西本就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今年 1 - 6 月,巴西对华出口了价值 190 亿美元的大豆,占大豆总出口额的 74.6% 。巴西大豆产量持续增加,一方面是国际市场大豆需求量上升、价格上涨,刺激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单位面积产量也在增长。
这次美国大豆滞销,对美国农业供应链的冲击可不小。从种子公司、化肥企业、农机制造,到运输、仓储、保险、农业贷款,每一个环节都依赖大豆的正常流通。农民亏损的话,贷款违约、设备闲置、仓库堆满、运力浪费等问题都会接踵而至,而且这影响可不是一季两季的事儿,未来好几年都得受牵连。
而巴西在这场大豆贸易变局中,凭借自身优势和与中国良好的合作关系,成功抢占市场,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全球大豆贸易中的地位。这一事件也给其他国家提了个醒,在国际贸易中,不能过度依赖单一市场,得不断提升自身产品竞争力,积极拓展多元化合作,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市场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