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英文中,“taste”用作名词和动词,意思是味道、滋味、品尝,这都跟感受有关。
更多时候它被理解为“品味、审美、体验和欣赏”。
人和人最大的差别可能就是在品味上。
盖茨就曾表示希望能跟乔布斯学到品味——在乔布斯生前,就经常批评微软的产品缺乏品味,这是非常严厉的指责。
“她(微软)唯一的问题是没品位,完全没有品位可言,只会一味模仿,产品缺少文化和内涵。”
品味不仅仅意味着审美高度,还意味着方向。
我原来对乔布斯所说的品味还停留在苹果产品的美感上,后来看杨振宁谈“taste”,才意识到品味有非常大的意义。
一个做学问的人,除了学习知识外,还要有taste,这个词不太好翻译,有的翻译成品味、喜爱。一个人要有大的成就,就要有相当清楚的taste。
杨振宁认为他年轻时候受到了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的品味培养,因此他对整个物理学的判断是有自己主观审美的。
在他看来,这就相当于最初所定下的一个基调,所谓物理学的品味,“一个人在刚接触物理学的时候,他所接触的方向及其思考方法,与他自己过去的训练和他的个性结合在一起,会造成一个英文叫做taste。”
我们知道物理是研究客观世界的,但杨振宁为啥说代表主观感受的品味如此重要呢?
“逻辑会带你从A走到B,想象力则能带你去任何地方”,科学和艺术其实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世界,比如爱因斯坦就喜欢莫扎特和小提琴,他最大爱好可能就是音乐,他认为正是音乐赋予了自己无边的想象力,而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如果我不是物理学家,可能会是音乐家。我整天沉浸在音乐之中,把我的生命当成乐章。我生命中大部分欢乐都来自音乐。”
乔布斯和杨振宁为啥都强调品味?我想在AI时代,品味才是制胜秘诀
在人工智能已然到来的时代,在计算、理性、聪明等维度,人已经不是AI的对手了。你的记忆力不如AI,你工作的效率不如AI,你的大脑运算速度不如AI……那你的优势是什么呢?
你想一想,从小到大,究竟是什么东西主导了你的人生选择和道路?
从某种意义上,你最初的“输入”就决定了你的底层逻辑。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是一个人的底层逻辑,你跟什么人在一起,你喜欢做什么事,你有什么样的命运,这都是底层逻辑在起作用。
乔布斯和杨振宁关于品味的意见给了我灵感,老方说在AI时代,人要想证明自己的价值,要超越AI,就需要在品味、主观精神的层面有所提升才行。
没有品味就没有真正的个性,成功者无不是有自己的强烈个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