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幸预约到“浦西第一高楼”(320米)的The Stage白玉兰观景台,通过360°全景视野俯瞰浦江风光,将外滩万国建筑群、陆家嘴“三件套”和东方明珠尽收眼底,如此震撼的凌空视觉冲击,也许就是富豪们如此钟爱超高层住宅的原因吧,拥有独特的天际景观,成为彰显身份地位的重要标志。
图:上海天际线,拍摄于The Stage白玉兰观景台
唯有地段与视野不可辜负
区位分布:黄浦占据半壁江山
上海对于天际线的规划是十分讲究的,2021年以来,超高层住宅(指100米以上,下同)的供应屈指可数,一半位于黄浦,此外还有黄浦江沿岸的虹口北外滩和浦东前滩,以及苏州河北岸的静安西藏北路片区。可见,能规划超高层的地段,要么是传统“上只角”,要么是“一江一河”沿线的景观地带。
表:2021年以来超高层项目供应套数板块分布
(截至2025/8/15)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2024年,上海迎来超高层住宅的“井喷”,其中就有质量与流量实现“双赢”的翠湖天地六和、中海顺昌玖里、融创外滩壹号院等标杆项目。
到了2025年,嘉里金陵华庭、上海壹号院同样“开盘即售罄”,高福云境在近期已经开放展厅,绿发新梓园也正蓄势待发,黄浦区的历史文脉与超高层的顶豪身份相得益彰,不断吸引土著“老钱”和精英新贵的目光,甚至还频频爆出文体明星购置超高层的热搜。
结构特征:300㎡以下的产品错位
从2024年以后入市的房源面积段来看,超高层产品并没有一味地做出超大户型,300㎡以上户型占比仅为26.8%,150㎡-300㎡的户型占比接近2/3,这或许与我们的传统认知有所差异。
表:2021年以来超高层项目供应套数面积段分布
(截至2025/8/15)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其实,嘉里金陵华庭、融创外滩壹号院等超高层房源都是250㎡以上的,而翠湖天地六和的起步面积就是437㎡,这些项目在面积段定位的“自信”源于在真正核心地段的产品塑造能力,品牌号召力和产品影响力缺一不可,足够纯粹的顶豪户型,支撑项目的稀缺性与保值性。
图:翠湖天地六和180米视野
信息来源:今日房产
表:2021年以来超高层项目供应套数总价段分布
(截至2025/8/15)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从“地段至上”到“多维价值”
分化表现:有人欢喜有人愁
相较于市场分化的特征,超高层的销售差异更为明显,除了跳脱传统打造藏品外,就要在同一总价段竞争中依靠地段与产品突围。
表:2021年以来超高层项目备案表现
(截至2025/8/15)
信息来源:亿翰整理
显然,翠湖天地六和代表前者。108套房源的最终认筹人数接近400组,认筹比接近370%,触发69.6的入围积分,甚至打破了尘封已久的上海乃至于整个中国大陆楼市多项纪录,包括:
套均总价接近1.1个“小目标”,超过绿宝园的0.9亿元);
套均面积约528㎡,超过18年前(2006年)汤臣一品的约526㎡;
上海最高可售住宅项目,时隔20年,打破上海世茂滨江花园2号楼,成为“上海住宅之巅”。
而海泰北外滩没能有幸成为后者。这个最高约170米、配备上海首个屋顶停机坪和防火防弹安全屋等设施,话题度拉满的顶豪项目,2022年12月开盘至今的网签率刚达到70%。
出现这一情况的最大原因在于高价与产品的不匹配,这个号称对标汤臣一品的顶豪项目,低区产品却是“一层四户”,且超23年的开发周期导致产品规划与当下市场需求出现明显的代际落差,得房率仅72%,涂料外立面也不再被市场认可。此外,周边的城市界面也不足以支撑项目的“门面”,南侧老旧建筑密集,西侧又紧邻七浦路服装市场,给人一种杂乱的感觉,与顶豪产品十分割裂。
认知改变:塔尖客群的置业逻辑
如今的超高层项目已经不再是单纯的比拼“地段情怀”和“极致视野”,虽然顶豪需求韧性主要源于核心地段、核心资产的抗周期属性,但由于市场分化加剧、塔尖客群购买力或出现断层,叠加产品同质化严重,超高层豪宅面临诸多挑战。
上海超高层豪宅客户的置业目的呈现出“资产配置+自住改善”的双向需求,正因如此,对豪宅的定位正在重塑,从“地段至上”到“多维价值”,在地段的基础上,能将“产品力”的硬核创新与“运营力”的软性服务深度融合的项目,才能匹配塔尖客群用真金白银投票的核心逻辑。
同质化压力与风貌别墅“突袭”
竞争格局:总价3000w的分隔线
从2025年上半年的豪宅成交来看,上海断层领先于全国市场,其中,每成交3套1000万以上豪宅,就有1套在上海;每成交2套3000万以上豪宅,就有1套在上海;而对于5000万以上的顶豪产品,上海更是以482套的成交量占据全国78%的份额。
那么,对于超高层豪宅而言,3000万级别就是地段的“入场券”,只有在产品端实现突破,才能脱颖而出。
这里不得不提的是上海特有的风貌别墅产品,总价段重合、产品特性则完全不同,成为超高层豪宅的一大劲敌。
新的挑战:与风貌别墅的客源争夺
超高层住宅是一把“双刃剑”,最大优势在于核心地段的“一江一河”和“梧桐区”视野,但在公区环境、实际可用面积等方面可能远不如风貌别墅。
从显性角度而言,两者的生活方式各有千秋。
同样的总价,风貌别墅有地下室、庭院、阁楼等拓展空间,实际可用面积更大,且往往能将喧嚣世界隔绝,独享一方静谧。此外,在空间格局方面,风貌别墅可以将自己、父母、孩子的生活空间,以及餐客厅、休闲娱乐等功能进行分层设置,互不干扰。
超高层的大平层则将生活空间放在一个平面,家人沟通更为顺畅。设想一下,无论是孩子在客厅玩耍,还是夫妻在厨房烹饪,又或是长辈在一旁看电视,都能够随时互动交流,营造出亲密无间的家庭氛围。
更深层次的差异,在于文化底蕴与资产传承。
相较而言,风貌别墅有独特的文化基因,历史韵味浓厚。每一处雕花、每一块砖石,都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具有不可复制的文化价值。而大平层建筑可能会更加趋于标准化,建筑公建化,酒店化精装,很难做出差异性,在文化传承方面略显逊色。
此外,风貌别墅以较低的容积率,占据了城市寸土寸金的地段,主要从旧里改建或翻建而来(极少量的新里),供应量的上限被牢牢“锁死”。前不久,上海20万/㎡的全国单价地王买家正是通过获取这类地块,实现家族资产的传承。
而超高层的资产价值在于稀缺地段上的绝佳视野,不过,随着黄浦江核心段的开发基本成熟,二线江景或非核心段的“收藏”价值将大打折扣。这或许是绿发新梓园、苏河湾1号、金桥春宇综合体等未来待入市项目需要重点考虑的。
如今,上海豪宅已经迈入3.0时代,是大面积玻璃幕墙的超高层与海派风格的风貌别墅相互“较劲”的过程。瑞安、嘉里建设等港资开发商与中海、万科等内地规模房企的产品力PK,在于谁更懂本土基因、更理解顶豪需求、更具产品创新性。
声明:本文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
版权归亿翰智库所有
如需转载请联系后台或在此文后留言
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亿翰智库(ehresearch)
感谢配合!
唯有地段与视野不可辜负;超高层从“地段至上”到“多维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