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期货业协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7月全国期货市场成交量达到10.59亿手,成交额为71.31万亿元。这一数据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48.89%和36.03%,创下历史新高。1-7月累计成交量为51.35亿手,累计成交额为411.0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3.11%和23.09%。期货市场活跃度的显著提升,为金融市场稳定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各大交易所成交表现亮眼
从各家期货交易所的具体表现来看,各板块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长态势。上海期货交易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3.23%和2.19%,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13.7%和下降1.68%。郑州商品交易所表现尤为突出,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8.46%和23.26%。
大连商品交易所7月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33.24%和33.18%,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35.11%和64.79%。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增长幅度最为显著,成交量和成交额同比分别增长513.26%和597.73%。这一数据反映出新兴期货品种的市场接受度正在快速提升。
7月末全国期货市场总持仓量较上月增长3.98%,显示市场参与者对后市的信心不断增强。各交易所持仓量变化呈现分化态势,其中广州期货交易所持仓总量较上月末增长37.98%,增幅最为明显。
多元化品种体系服务产业需求
按照成交额统计,各商品期货交易所的主要品种表现各具特色。上海期货交易所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为黄金期货、白银期货、原油期货,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纯碱期货、玻璃期货、烧碱期货位列前茅。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焦煤期货、棕榈油期货、豆粕期货成交活跃,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工业硅期货表现突出。
从成交量角度观察,上海期货交易所的螺纹钢期货、白银期货、热轧卷板期货交易最为活跃。郑州商品交易所的玻璃期货、纯碱期货、PTA期货成交量居前,大连商品交易所的焦煤期货、豆粕期货、聚氯乙烯期货备受关注。广州期货交易所的工业硅期货、多晶硅期货、碳酸锂期货成交量持续增长。
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成交金额排名前三的品种分别是中证1000股指期货、30年期国债期货、沪深300股指期货。这些品种的活跃交易为金融市场提供了重要的风险管理工具,满足了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多样化需求。
期货市场成交规模的持续扩大,不仅体现了市场功能的有效发挥,更为实体经济的稳健运行提供了坚实保障。通过价格发现、风险管理和资源配置等核心功能,期货市场正在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贡献重要力量。
来源:金融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