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特朗普政府威胁对印度加征“次级关税”的声明刚出,新德里立刻宣布对美国农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同时扩大从俄罗斯的石油进口。这种针锋相对的强硬,彻底打破了外界对印度“战略附庸”的刻板印象。当莫迪政府敢于在关税、能源、军事合作等领域与美国公开叫板,其背后是五张精心打磨的王牌——这些筹码既源于印度的体量优势,也暗含着对全球秩序转型的精准拿捏。
印度4.19万亿美元的经济体量(全球第四),赋予其叫板美国的底气 。对美出口仅占印度GDP的2.1%,而美国企业却在印度消费市场赚取巨额利润——仅苹果公司2025年在印销售额就突破300亿美元。这种失衡让特朗普的关税威胁沦为“钝器”:印度随即对美国杏仁、大豆加征25%关税,直接冲击美国中西部农业州的选票根基。
更关键的是印度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少数”地位。其制药业掌控着全球20%的仿制药供应和60%的疫苗产量,美国40%的仿制药依赖印度进口。2025年7月,印度药品出口协会的一份模拟报告显示,若限制原料药出口,美国抗生素价格将在三个月内飙升300%。这种“民生安全牌”的威慑力,远超传统贸易战手段。
尽管印度人均GDP仅2880美元,但其14.6亿人口构成的消费潜力仍令美国企业忌惮 。沃尔玛在印投资超100亿美元的零售网络、亚马逊的150亿美元数字生态布局,都成为印度谈判桌上的“人质”。莫迪政府深谙此道,对美国提出的“数字税豁免”要求直接回应:“先解决关税壁垒,再谈其他。”
在莫斯科郊外的防空系统工厂,印度工程师正与俄方专家共同调试S-400导弹的核心代码——这是俄罗斯罕见的技术转让,换取的是印度将俄石油进口占比提升至35% 。这种“能源-军工”闭环,构成印度对抗美国施压的坚固盾牌。
印度军事力量的自主化进程已见成效:全球火力指数排名第四,拥有2艘航母、20艘潜艇和180枚核弹头,阿格尼-5导弹可覆盖中国全境及部分美国领土。更棘手的是俄印正在推进的苏-57E联合生产线,俄方承诺转让隐身涂层技术,这让美国F-35的对华威慑力大打折扣。特朗普曾威胁制裁印度采购俄制装备,但印度反将一军:若实施制裁,将终止与洛克希德·马丁的F-21合作项目,转而增购法国阵风。
这种军事自主的底气,源于印度对印度洋的绝对掌控。其海军30万吨的舰队吨位超过英法总和,在马六甲海峡、波斯湾等关键航道的部署密度,直接影响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后勤补给线。当印度在安达曼群岛扩建军事基地时,五角大楼不得不承认:“没有印度配合,印太战略就是空谈。”
在巴西举行的金砖峰会上,莫迪与普京、卢拉共同宣布扩容计划,吸纳埃及、埃塞俄比亚等国——这被视为对美国主导的G7体系的直接挑战。印度的“多向结盟”策略,本质是将冷战时期的不结盟运动升级为“议题性主导”:在气候谈判中联合欧盟,在反恐议题上拉拢东盟,在能源安全上绑定俄罗斯,形成对美“非对称制衡”。
这种灵活性能从联合国投票中清晰体现:印度在涉美决议中的支持率从2014年的65%降至2025年的41%,却在涉及自身利益的议题上争取到76%的支持率。当特朗普要求印度在俄乌冲突中选边站时,莫迪的回应是邀请泽连斯基与普京同时访问新德里,这种“居间调停者”的姿态,既提升了国际声望,又避免卷入直接对抗。
上合组织与印太经济框架(IPEF)的博弈更具代表性。印度拒绝加入IPEF的贸易条款,却在上海合作组织内推动建立区域货币结算系统,挑战美元霸权。美国商务部的报告无奈承认:“印度正成为发展中国家规避西方制裁的‘中转站’。”
班加罗尔的半导体工厂里,首枚“印度制造”芯片下线——尽管只是用于汽车电子的14纳米芯片,却标志着印度在“芯片战争”中的破局尝试 。政府投入100亿美元的“国家AI中心”已培训50万名工程师,IT服务业每年2500亿美元的出口额,让硅谷巨头不敢轻言撤离。
14.6亿人口中65%处于工作年龄,平均工资仅为中国的一半,这种低成本劳动力优势正在重塑全球产业链 。苹果将30%的iPhone产能转移至印度,特斯拉的电池工厂落地古吉拉特邦,这些投资既带来技术溢出,也让美国企业成为游说政府放松制裁的“说客”。
莫迪巧妙将人口规模转化为政治资本。在七国集团峰会上,他直言:“印度14亿人的发展权,不能由少数国家决定。”这种“全球南方代言人”的定位,既争取了国际同情,又为国内民族主义情绪注入燃料——民调显示其支持率在对抗美国后升至72%。
当印度在WTO起诉美国钢铝关税时,其律师团队引用的正是美国当年主导制定的贸易规则。这种“用西方规则反制西方”的策略,彰显印度对国际制度的娴熟运用。它同时推动联合国安理会改革与金砖国家扩容,试图在现有体系与新兴平台间建立“双轨话语权”。
在气候变化领域,印度联合巴西、南非提出“历史排放责任论”,迫使美国承诺增加气候融资;在数字税谈判中,它拉拢欧盟否决美国提出的“单边征税权”方案。这些操作看似零散,实则指向同一个目标:打破美国主导的规则制定权。
特朗普政府或许没意识到,印度的筹码恰恰部分源于美国的“馈赠”——为制衡中国而放松的技术转让、为争取盟友而默许的俄印合作、为开拓市场而容忍的贸易壁垒。如今这些“馈赠”已变成反制的武器。当莫迪在红堡独立日集会上高呼“印度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句宣言的背后,是一个新兴大国对全球秩序的重新计算:在实力与规则的缝隙中,非对称优势正在改写权力的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