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巨头戴比尔斯帝国的陨落,正应验着那句古老的谚语——“盛极必衰”。 曾经以“钻石恒久远”的广告语,牢牢掌控全球钻石市场数十年之久的戴比尔斯,如今却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仓库里堆积如山的20亿美元(约合146亿人民币)库存,创下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最高纪录,这笔巨额的滞销原钻正无声地诉说着这家巨头的困境。
戴比尔斯去年底试图通过将所有原钻销售改为拍卖会模式来回血,却遭遇了50家认证经销商的集体抵制。 CEO阿尔·库克在媒体上悲叹,市场信任崩塌,公司预计2024年将亏损2500万美元,较去年利润暴跌65%。 各主要矿场纷纷减产,预计2025年产量将削减三分之一,这预示着戴比尔斯帝国的衰败远未结束。
这一切的根源,在于中国科技的崛起。 河南柘城,一个不起眼的小县城,却成为了撼动全球钻石行业巨头的力量源泉。 实验室里培育出的钻石,正以其卓越的品质和低廉的价格,席卷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销量节节攀升。“柘光”等国产钻石品牌异军突起,“月销千万”的业绩使其迅速跻身行业前列。 上海白领只需花费10万元,就能购得原本需要60万元才能买到的顶级天然钻石耳环。 这就好比当年诺基亚遭遇苹果的冲击,科技的浪潮势不可挡。
国产培育钻石的技术优势令人瞩目。“柘光”的核心技术,使其培育钻石的95%达到了D-F顶级色号,远超天然钻石普遍的H-J级别。 3EX完美切工达标率高达98%,经过12道全手工镜面抛光后,其火彩甚至超越了天然钻石。 上海珠宝鉴定师李敏使用放大镜对比后惊叹,柘城产的D色钻石比戴比尔斯同等级的钻石更加透亮。
年轻人也用实际行动表达了他们的选择。 广州一位95后新娘苏婷在知乎上晒出了自己的钻戒对比图,一枚价值3.8万元的国产培育钻石戒指,其光彩甚至让婚庆公司误以为是10克拉的巨钻。 俄亥俄州一位博主汉娜,在TikTok上发布的视频中,用热成像仪扫描对比了丈夫送的河南产钻戒和柜台上的天然钻石,该视频的播放量突破百万,引发了美国中产阶级对培育钻石态度的转变。
戴比尔斯并非没有挣扎过。 早在2018年,他们就推出了培育钻品牌Lightbox,却故意将其定位为“廉价饰品”,一克拉售价800美元。 然而,消费者用行动给了戴比尔斯响亮的耳光。“柘光”同规格钻戒仅售3500元人民币,销量却是Lightbox的二十倍。 随后,戴比尔斯又斥资2000万美元研发“钻石指纹”技术,试图强调天然钻石的稀缺性,但这并未奏效。 消费者拿到GIA证书后,纷纷质疑:“既然化学成分完全一致,我为什么要为百年前的广告词多花90%的钱?”
戴比尔斯的困境还体现在其全球范围内的一系列举措上。 在安哥拉的矿场,戴比尔斯上个月裁员400人,矿工们举着“还我血汗钱”的横幅,抗议事件登上了国际新闻。 在孟买的促销会上,戴比尔斯销售经理举着“50美元分期买真钻”的广告牌,却被印度本土培育钻品牌CaratLane的“同样价钱能买两克拉”的横幅抢尽了风头。 就连上海静安寺的奢侈品养护中心也出现了新的业务:豪客们纷纷将早年囤积的天然钻石重新镶嵌,以节省资金用于其他用途。
就连钻石检测机构也感受到了这股冲击波。 检测报告中,天然钻石备注栏悄然增加了“建议尽快变现”的选项。 伦敦钻石交易员詹姆斯·卡特哀叹,如今的报价单必须区分天然钻和培育钻两个版本,后者价格每周都在下跌。 更令人沮丧的是,60%的客户直接选择中国培育钻石,中国供应商还包揽关税和运费。
这一切都预示着钻石行业百年垄断格局的彻底瓦解。 在戴比尔斯仓库里堆积着滞销原钻的同时,在世界另一端的中国柘城,钻石工厂正在扩建第六个车间,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这标志着中国培育钻石产业蓬勃发展的势头,也宣告着戴比尔斯帝国的黄昏时代已经来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