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市场风云突变,机构仓皇撤退,散户深陷“抄底”迷局。
曾经被机构重仓持有的白酒股,如今却成了烫手山芋。公募基金在二季度大幅削减白酒仓位,降幅高达25%,昔日8.8%的持仓比例骤降至6.7%,相当于每四瓶白酒就有一瓶被抛售。外资的撤退更为决绝,五年时间里,茅台的持股比例从26%腰斩至13%,五粮液更是从26%暴跌至7%,近一年内被疯狂抛售31%。主力资金的流出如同决堤之水,仅上半年白酒板块就净流出高达777.5亿元。7月31日,单日净流出16亿元,直接击穿20天线,技术性破位信号刺眼夺目。
与此同时,散户却逆势而动,疯狂抄底。招商中证白酒基金二季度份额暴增37亿份,前十大持有人名单中,养老金等机构投资者的身影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清一色的个人账户。“越跌越买”的逻辑看似合理,茅台股息率3.6%,五粮液4.2%,似乎比银行理财更具吸引力。然而,历史的教训却历历在目,2021年基金抱团股崩盘时,最后入场的散户平均亏损超过80%。
值得警惕的是,当前白酒板块机构和外资的持仓比例仍然超过40%,而股东户数却在一个季度内激增50%,这无疑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是,白酒行业的库存积压已经到了堰塞湖即将决堤的边缘。次高端酒企的库存周转天数突破400天,这意味着囤积一年的酒都难以售出。更令人担忧的是价格倒挂现象,在800-1500元的价格带中,三成产品的批发价已经跌破出厂价,经销商每卖一瓶酒就要亏损50元,例如,某标价800元的酒,实际只能以600元的价格出售。
消费市场的断层比想象中更加残酷。Z世代的白酒消费量骤降30%,而低度果酒的线上销量却暴涨62%。政策层面的黑天鹅事件更是雪上加霜,新版《禁酒令》预计将于2025年实施,覆盖所有酒精饮料,政务宴请归零,仅此一项就导致茅台单日市值蒸发400亿元。价格体系的崩塌让中端酒企陷入“死亡地带”。区域酒企的净利率跌破10%,洋河一季度净利润暴跌40%,而茅台和五粮液只能依靠控量保价来勉强维持高端阵地。
回顾7月的行情,7月22日出现的一根中阳线仅仅昙花一现,24日资金刚一流入就被一根中阴线反包。31日破位20天线彻底暴露了主力资金的意图:下跌中继,反抽即是逃命的机会。量能的骗局更是赤裸裸,反弹日的成交额不足1000亿,还不到7月均量1800亿的六成。没有真金白银支撑的上涨,终究只是纸老虎。
白酒行业的基本面恶化仍在持续发酵。渠道库存消化需要6-8个月的时间,如果中秋动销增速低于5%,很可能引发二次崩盘。消费税改革的阴影也悬在头顶,如果税率从12%提高到15%,酒企的净利润将直接缩水15%。酒企的自救措施也显得疲态尽显,茅台依靠各省调配20-30吨文创酒来勉强支撑业绩,泸州老窖则咬紧牙关控货挺价。然而,一旦五粮液的批价松动,老窖的销量立刻就会出现滑坡,2013年其因逆势提价而惨遭销量腰斩的教训依然历历在目。
机构投资者早已开始集体撤退。易方达价值精选基金大幅砍仓茅台39.72%,227只混合型基金清仓了茅台这一头号重仓股。曾经被视为抄底理由的板块PE仅18倍,处于近十年最低5%分位,如今看来却更像是一个陷阱。2013年白酒行业周期低谷时,酒鬼酒的股价从60元跌至8元,抄在半山腰的散户血本无归。机构投资者冷眼旁观,汇添富消费基金经理胡昕炜直言,传统消费行业压力巨大,资金已经转向新兴消费。银华基金焦巍更是直接将古井贡酒和今世缘踢出前十重仓股,转而投资“景气度更高的子行业”。即使是曾经的“公募一哥”张坤,也被深套其中,他管理的易方达蓝筹精选二季度份额缩水,却逆势加仓五粮液255万股,基金年内净值仍然亏损6%,基民在评论区怒骂其为“坤狗”。
不要相信单日反弹。7月22日、24日、30日出现的单日脉冲行情,次日立即被阴线反包。连续两天放量中阳线的强势行情,整个7月都未曾出现过。务必警惕“低估值陷阱”。茅台股息率3.6%看似诱人,但在2013年周期底部时,其股息率曾高达5%,股价却依然继续下跌了30%。股息率并非安全绳,基本面的反转才是关键。20天线是市场的重要生命线,7月31日破位后,白酒板块的技术形态已经彻底走坏。北向资金的撤离周期平均持续6个月,目前才刚刚进入第五个月,撤退远未结束。库存数据不会说谎,经销商库销比超过2.5就是一个高危信号,而目前次高端酒的库销比普遍在3.0以上。中秋节前如果看不到渠道清库存的“甩货大促”,所有的反弹都只是虚张声势。
当前的事实是,中证白酒指数7月暴跌9%,估值已经跌至地板价PE18.5倍。然而,资金却用脚投票,北向资金和主力资金预计7月将再次逃离120亿,抄底的散户,最终或将成为裸泳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