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财政部长最近放狠话的样子,像极了电影里那些虚张声势的反派。
他对着镜头咬牙切齿地说要给中国买俄罗斯和伊朗石油的行为"一点颜色看看",结果等了好几天,等来的不是北京方面的激烈回应,而是中俄伊三国代表见面的消息。
美国财政部长明确表示,任何购买受制裁俄罗斯石油的国家都将面临"二级关税"。
这话说得很硬气,但仔细想想就会发现其中的荒谬之处。就在不久前,他们自己的总统还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中国可以继续购买伊朗的石油",转头就被白宫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地"澄清"。
特朗普(资料图)
这种自己打脸的操作,看得人哭笑不得。更讽刺的是,有消息显示美国企业自己也在通过中间商偷偷购买俄罗斯石油,这种"只许州官放火"的双标做法,连他们的欧洲盟友都看不下去了。
其实美国这么着急上火是有原因的。俄罗斯每天出口720万桶原油,一个月就能赚136亿美元,这些钱确实在支撑着俄罗斯的行动。而中国作为俄罗斯原油的最大买家,占了俄罗斯出口市场的核心份额。
更让美国坐立不安的是,中俄之间的石油贸易90%都用人民币结算,这简直是在挖美元霸权的墙角。要知道,俄罗斯石油比国际油价便宜10美元以上,这种好事谁不想要?美国页岩油商眼看着市场份额被抢,急得直跳脚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问题在于,现在已经不是美国说了算的时代了。他们想搞制裁,结果印度转手就把俄罗斯石油卖到欧洲去了;马来西亚、印尼这些国家也都在通过各种渠道继续采购。就连美国自己的企业都在偷偷买,这制裁还有什么意义?
更搞笑的是,美国一边要盟友配合制裁俄罗斯,一边又对欧盟和日本加征汽车关税,搞得日本对美汽车出口暴跌26.7%。这种既想当裁判又想当运动员的做法,盟友心里能没意见吗?
特朗普(资料图)
中国这边倒是稳如泰山。同时还在非洲、中东、拉美等地开拓新的能源渠道。金融方面,中俄贸易用人民币结算的比例已经飙升,金砖国家框架下的能源结算体系也在快速成型。科技上就更不用说了,电动车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让中国对传统石油的依赖度持续降低。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美国的制裁大棒挥得再凶,也像是打在棉花上。
而另一边,中俄伊三国官员坐在一起,摆明了是要建立一个长期协作机制。美国财长在电视上咆哮了半天,等来的不是中国的屈服,而是三国联手构建的新格局。
世界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飙升,"西伯利亚力量2号"天然气管道和北极LNG项目这些大工程,都是中俄深度合作的见证。这种程度的互信和合作,是美国那些虚张声势的制裁威胁永远无法打破的。
说到底,美国那套动不动就制裁的玩法已经过时了。在这个多极化的世界里,每个国家都在寻找自己的生存之道。当美国还在幻想用老办法维持霸权时,中国、俄罗斯、伊朗这些国家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世界不是围着你美国转的。
这场博弈远未结束,但胜负的天平,已经开始倾斜。
这场能源博弈的背后,反映的是国际秩序正在经历的根本性变革。美国习惯性地挥舞制裁大棒,却忽视了世界已经不再是单极格局。中俄伊三国的合作不仅限于能源领域,更是在构建一个全新的国际关系框架。在这个框架下,各国可以基于平等互利的原则开展合作,而不是被迫接受某个国家的单方面规则。
特朗普(资料图)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新型国际关系的构建并非一蹴而就。从能源贸易的人民币结算,到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完善,再到科技领域的互补合作,每一步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战略布局。相比之下,美国的应对显得仓促而混乱,既想维持霸权地位,又无法提供更具吸引力的合作方案。
未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更多类似这样的多边合作机制出现。这些机制不会刻意排斥任何国家,但必然会遵循平等互利的基本原则。对于习惯发号施令的某些国家来说,这可能需要一个艰难的适应过程。但历史的车轮不会停转,国际关系的民主化进程也不会因为某些国家的抵触而止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