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郑淯心
经济观察报独家获悉,7月11日,肆月河豚母公司北京河豚家族科技产业有限公司(下称“河豚家族”)已完成B轮融资3000万元,投后估值达4.5亿元。本轮投资方为京亚资本。作为河豚产业头部供应商,肆月河豚曾在2023年完成规模为3500万元的A+轮融资。
河豚家族创始人段然告诉经济观察报,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河豚家族的供应链建设和餐厅模型打造。目前,河豚家族正在建设种苗繁育工厂、养殖基地和水产品加工厂。
创立于2014年的河豚家族是一家河豚全产业链企业,业务涵盖河豚鱼种苗繁育、河豚养殖、宰杀加工和供应链销售以及终端餐饮。“肆月河豚”是旗下餐厅品牌,人均消费约为150元,目前已开设16家门店。“肆小月”是其正在探索的快餐品牌,人均消费约30元。6月18日,“肆小月”首店已在哈尔滨京东七鲜美食MALL开业,河豚捞饭是其主打产品。
河豚产业是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早在20世纪90年代,河豚一度被禁止食用。当时国内的河豚养殖主要供应出口,日本、韩国是主要销售地。段然称,由于仅供国外市场,河豚的定价权始终被买方控制,国内河豚产业的发展停滞不前。
2000年,国内启动了河豚的无毒化养殖。转机发生在2016年,随着53号文件《农业部办公厅、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有条件放开养殖红鳍东方鲀和养殖暗纹东方鲀加工经营的通知》的发布,封禁26年的中国河豚市场正式开放。
段然说“有条件放开”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从事养殖上述两个河豚品种的企业,必须通过农业部备案,即成为合法的养殖基地;二是宰杀河豚的企业也需要通过备案,即成为合法的加工厂。截至2025年7月,农业农村部批复的合法河豚养殖基地共有26家,合法的河豚加工厂共有13家。
目前,河豚家族有2个养殖基地,已开放的两个河豚品种均有养殖。河豚家族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2个品种养殖和宰杀牌照的企业。
除了河豚,河豚家族还经营大竹荚鱼、红果鲤、金枪鱼等高价值水产品,其产品结构从早期的单一河豚产品,也逐步转变为2024年的河豚营收占比55%、其他高价值水产品营收占比45%的格局。除供应自有品牌餐厅,河豚家族养殖的水产品还向全国1000多家餐饮企业供货。
在段然看来,河豚产业尚处于蓝海,该食材在高端餐饮渗透率不足10%。以日本为例,日本已有虎河豚亭和玄品河豚2家河豚上市企业,可食用河豚品种为22个。目前,中国仅开放2个品种,中国人均河豚消费量仅为日本的1/12,中国河豚市场的潜在发展空间广阔。
据河豚家族统计,河豚产业的合法养殖产值已从2017年的2.3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1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50亿元;包括餐饮、食品等三产在内的产值,已从2017年15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100亿元,预计2030年将达到1000亿元。
京亚资本总经理付士昂说,之所以投资河豚家族,主要看中了其拥有的河豚全产业链。河豚养殖加工行业具有准入门槛,作为行业内唯一具备全资质的企业,河豚家族具备先发优势。
付士昂还表示,同时拥有全产业链和餐饮品牌的企业较为少见。这种模式下,肆月河豚品牌餐厅可以带动河豚育种、养殖、加工全链条发展,产业的发展也利于餐厅经营,如降低采购成本、丰富菜品品类、提高菜品品质等。
段然称,河豚家族已开发了20多款河豚深加工产品,涵盖红烧河豚、河豚水饺等预制菜,以及含河豚胶原蛋白的即食营养品与美妆产品,正在培育新零售业务作为第二增长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