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F期权我可以买了后,就不管了吗?不可以,ETF期权合约的到期日是每个月份的第四个星期三15点,到期。到期后,实值可以选择行权。下一个交易日,行情软件不会出现已经过期的合约信息,如果到期不处理有归零的风险,也就是一分没有了,下文为大家科普etf期权到期的风险有哪些?
一、ETF期权合约的到期风险:期权特有的 “时间魔咒”
期权买方的“损失有限”特点,让不少投资者在买入期权后麻痹大意,产生可以对持仓放任不管的错觉。但从上面两个例子可知,尽管期权买方损失有限,但“躺平不操作”很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ETF期权合约到期风险主要通过两种形式体现:
价值归零危机:时间耗尽的 “资产蒸发” 期权价值 = 内在价值 + 时间价值,随着到期日临近,时间价值加速衰减,尤其是虚值和平值期权:
虚值期权:行权价与标的价格差距大(如行权价 3 元的看涨期权,标的现价 2 元),到期若未达标,内在价值与时间价值同时归零,合约一文不值。
平值期权:行权价等于现价,到期时时间价值耗尽,内在价值趋近于零,价值同样归零。
波动不足陷阱:方向正确也可能亏损 买方虽有权行权,但需标的价格波动达到预期。例如,买入看涨期权后标的仅小幅上涨,未触及行权价,期权仍会因时间价值耗尽而亏损。
未平仓合约风险
如果投资者未在到期前平仓或行权,期权合约将失效,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任何收益。因此,投资者应提前制定交易计划,确保在到期前完成平仓或行权。
二、etf期权到期的风险有哪些?↑你懂得(0门槛)
etf期权到期未处理,会面临以下几种情况:
对于买方:
①如果持有的是实值期权,到期未处理时,系统会自动行权,获得标的持仓。对于没有行权打算的投资者,自动行权后就要承担标的持仓波动的风险;对于有行权打算却忘记行权的投资者来说,也要注意,系统自动行权的前提是账户资金要充足。因为期货期权行权后会变成期货持仓,需要占用保证金。如果账户资金不足,导致系统无法自动行权的话,也会产生损失。
②如果持有的是平值或虚值期权,到期未处理,权利金会随着期权作废而全部归零。很多投资者都会犯这个错误,觉得自己的期权获利希望不大了,就放任至到期。其实在作废前,能够主动平仓的话,还是有可能收回部分权利金的,没必要放任至到期全部归零。
由于持仓过程中随着市场波动,原本虚值的期权可能变实值,原本实值的期权可能变虚值。所以,即便买方损失有限,也应该多关注持仓变化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以防到手的利润飞走或者损失扩大。
对于卖方:
①如果持有的是实值期权,到期未处理,会被行权。这是卖方最坏的结果。
②如果持有的是虚值或平值期权,到期未处理,随着期权作废会赚到权利金。这是卖方最理想的结果。
所以,期权卖方在持仓过程中更是不能大意,一定要时刻关注市场走势、确认自己持仓的期权状态。如果有变实值的风险,要及时采取措施比如平仓。如果没有变实值的风险,就继续持仓。
总之,ETF期权的到期风险主要包括虚值期权价值归零、行权交收、强行平仓、流动性、权利金损失、时间价值衰减、未平仓合约、高溢价、杠杆效应、操作、信用、股息和无风险套利等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