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医药企业正迎来新一轮上市窗口期。在港股市场上,今年上半年,已有10家生物医药企业成功登陆港交所,数量超过2024年全年;在A股市场上,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时隔多年,尚未盈利的生物医药企业终于“闯关”成功。
有业内人士表示,2025年,资本市场改革与产业政策正形成合力,生物医药行业或迎来上市热潮。
图为山东省乐陵市一家制药公司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图片由CNSPHOTO提供)
港股市场“挤满”医药企业
保密提交申请、快速通道指引、国际资本关注……香港资本市场正成为创新药企的融资新高地。2025年上半年,超过200家企业在港交所递表,医疗领域的企业数量占据1/4。
7月1日,生长激素领域的龙头企业长春高新宣布启动H股上市筹备,拟通过香港平台深化全球化战略布局,正式加入赴港IPO的队伍。长春高新称,其具体发行规模、时间表和募资用途尚未明确。有投资人在论坛上称,长春高新“来晚了”。
港交所官网消息显示,仅6月,递表的生物医药企业就达15家。有投资人表示,长春高新还需要经过股东大会审议、中国证监会审批、香港联交所批准,才能走到上市那一步。按照近期医药企业的递表数量,长春高新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
港交所行政总裁陈翊庭近日公开表示,当前港股IPO排队企业超160家,仅5月就有40多家企业递表。
港股生物医药板块为何有这么大的吸引力?今年5月,港交所正式推出“科企专线”,以进一步支持特专科技公司及生物科技公司申请上市,并允许这些公司选择以保密形式提交上市申请。数据显示,“科企专线”出台后,有5家企业首次递表。
有创新药企负责人表示,很多创新药企还处在研发早期,没有产品进入商业化阶段,这些产品的研发信息也不方便过早公开,新的上市规则给未盈利的创新药企带来了机会。
根据万得数据,截至2025年6月17日,港股股权融资总额已达2133.01亿港元,同比增长超过300%。其中,IPO融资额达779.88亿港元,同比增长超过500%。在2025年募资额位居前五的项目中,恒瑞医药以113.7亿港元的数额位居第二。
A股市场为药企“开闸”
“或是看到了大家对港股市场的热情,A股市场的规则也有松动。”上述创新药企相关负责人表示,“在A股IPO充满不确定性的时候,更多创新药企选择赴港上市。现在,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对于尚未盈利的药企来说,科创板上市的门槛高于港股上市的门槛,但是接近商业化的药企已经在科创板看到了希望。”
6月18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2025陆家嘴论坛上宣布,将在科创板设置科创成长层,并且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科创板第五套标准上市。
7月1日,禾元生物过会,成为科创板第五套上市标准重启后的首家药企。
禾元生物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第2.1.2条第一款第(五)项规定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40亿元,主要业务或产品需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市场空间大,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医药行业企业需至少有一项核心产品获准开展二期临床试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须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并满足相应条件。禾元生物表示,公司规划本次募集资金用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项目、新药研发项目及补充流动资金项目。
数据显示,在科创板,适用第五套标准的创新药企储备项目已达十余家。
上述创新药企负责人表示:“第五套标准重启释放了明确信号,资本市场真正开始理解医药创新规律。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不是降低标准,而是建立更科学的估值体系。”
行业迎来产融结合新格局
随着A股和港股资本市场改革深化,我国医药行业正迎来产融结合的新阶段。
科创板第五套标准重启只是一个开始。有业内人士称,在重启第五套标准后,科创板其他改革措施或也会逐步落地实施。科创板将进一步发挥“试验田”作用,更好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港股上市热潮将持续。有投资银行人士预计,得益于国际投资者基础和资本自由流动优势,港股仍是医药企业国际化布局的重要跳板。2025年下半年将有10至15家生物医药公司在香港上市,总募资规模可能突破300亿港元。
对于生物药企来说,拿到募资,是增扩产能的开始。泰德医药将IPO募资的40%用于美国加州罗克林园区的产能扩建,计划新建两条合成线与三条纯化线;禾元生物则将16.58亿元募资用于重组人白蛋白产业化基地建设,以满足预计达425亿元的内地市场需要。
刚刚登陆港交所的泰德医药表示: “当医药行业从‘创新药驱动’转向‘创新+效率双轮驱动’,具备硬核生产能力与技术转化能力的企业,将在产业链重塑中占据更核心的位置。”(记者 马嘉)
来源:中国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