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武则天的恩人,被唐太宗李世民封为,凌烟阁24功臣之一。一生中有过4个名字,其中一个你铁定熟悉。谁料他去世15年后,竟被武则天下令撅了坟。
他就是隋唐演义里面,耳熟能详的徐茂公,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
曾经两击薛延陀,大破东突厥、高句gou丽。历任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太子太师等职。去世后,陪葬昭陵,配享高宗庙庭。
徐茂公原名叫徐世勣,字茂公。投靠李渊后,被赐李姓,改为李世勣。等到李世民登基后,为了避讳名字中间的世字,就又改成李勣。
徐茂公一生都献给了大唐,四处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可是,却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排名中,只得了个倒数第二。为什么混得这么惨,是因为不够帅吗?
当然不是。原因很简单,是因为李世民觉得他不够忠心。
在徐茂公的世界里,我就是来征战沙场的,只想建功立业,不想玩那些见不得光的弯弯绕。所以,当李世民和李建成发生了争储之战后,徐茂公选择避让,谁都不向着。
但是这个选择,让李世民很不爽。既然徐茂公你不和我亲,那封赐排名就别指望靠前了。而像长孙无忌、杜如晦、房玄龄、高士廉、尉迟敬德等人,就很靠前了。
徐茂公不参加玄武门之变,别管他对李唐多忠心,在李世民心中,都留下了一根刺。关于这个,在野史上有这么一说,李世民临终前,对儿子李治说,
“明日里下个旨,将徐茂公贬到叠州当刺史。他如果利索地去了,那就留着他。你登基后,再调他回来,将来他就对你死心塌地。如果他不愿意去,别犹豫,直接斩了。”
本来这个计划天衣无缝,谁料,被躲在柱子后面的武媚娘听到了,她觉得自己应该卖徐茂公个人情,就让人连夜告知。
次日,果然调令下来。徐茂公都没回家里收拾衣服,直接骑马走了。李世民和儿子看到这一幕,也只能望洋兴叹了。
等到李治登基一年后,就把徐茂公调回来了。不过,此刻的徐茂公,选择低调地活着。
后来二次入宫的武昭仪,想要荣登皇后,但是朝中以长孙无忌带头的一帮子老臣,都不同意,李治很恼火,却又无可奈何。
谁料就在这时,徐茂公突然站出来表了个态,“陛下,您想要立谁为皇后,就立谁。这是您的家事,何必看他人的脸色。”
很明显,在这个事情上,徐茂公站队了。从这一点来说,徐茂公是武则天的恩人,一点都不过。当然,后面和武则天作对的人,都没什么好下场。
后来,徐茂公在669年逝世。唐高宗李治为其举行了隆重的丧事,把坟茔垒成三个“品”字形,分别是阴山、铁山、乌德鞬山,用来表彰对他在东突厥、薛延陀、高句丽三国战功的认可。
既然徐茂公有这么高的地位,怎么在去世后15年,被武则天下令,撅了坟呢?这,不得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徐茂公的孙子,李敬业。
李敬业当年继承了徐茂公的英国公的头衔,被授太仆少卿,出任眉州刺史。按理说,只要他好好地当他的官,这一生中可以说衣食无忧。
可是这个李敬业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没事儿,喜欢路见不平,一声吼。
683年,唐高宗李治去世。皇位,传到了武则天三儿子李显的手里。
此时的武则天已经在朝中运筹帷幄多年,一心想要当皇帝。不管是谁,都不能拦着她,就算亲儿子也不行。
于是,李显当皇帝只有两个月,就被武则天找了个由头,贬为庐陵王。
然后再立四儿子李旦为皇帝,可是这个李旦就很聪明了,他直接就选择了退一步海阔天空,把皇位还给了武则天,让她代为管理。
这个事情被李敬业知道了,心中很是悲愤,“我大唐自高祖以来,江山永固,岂能让一妇人祸乱朝纲?”
于是,在扬州起兵,自称大将军,要走勤王救国的路线。为了能师出有名,还让骆宾王写了一篇名动千古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的文章。
武则天得知后,直接下令剥夺了李敬业的赐姓,还有英国公的爵位,派遣梁郡公李孝逸、魏元忠统兵征讨。
李敬业虽然是徐茂公的孙子,但是打起仗来,和他爷爷差远了。后来兵败,逃往润州。还没等喘口气,就被部下给杀了。
因为这个事情,武则天很生气,就让人将徐茂公的坟给刨了。就连遗骸,也被拉出来,一把火给烧了。
不过,在棺中,有一个物件被保留了下来,是一顶帽子,三梁金德冠。因为它不是徐茂公自己收藏的,而是唐太宗李世民曾经的赏赐。
这个,武则天还是没有胆子给没收了的。而这顶帽子,也直到1971年,随着考古挖掘,再次显现人间。
它跨越一千多年而来,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徐茂公的过去。那个曾经呼啸天地的男人,并不是虚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