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 第五位皇帝(1722年—1735年在位),定都 北京 后第三位皇帝。曾自号破尘居士、圆明主人,年号雍正。康熙帝第四子,母为 孝恭仁皇后(即德妃乌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宫。
雍正超凡的品味。他作为皇子,从小就受到良好教育,文化底蕴自是深厚。皇宫内丰富的收藏也为他培养优秀的艺术鉴赏能力提供了绝佳的条件。宋代的审美追求空灵、自然,最合雍正心意,因此雍正御窑仿制了大量宋代瓷器,还创新性的把宋代绘画也加到瓷瓶上。雍正款识多而杂。有本朝官窑款,有民窑款,有仿款,每一类款识又有许多种写法。
斗彩瓷,是以斗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斗彩又称逗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色相结合的一种瓷器装饰手法,因其纹饰中釉下青花色与釉上彩色同时出现好似争奇斗艳而得名。斗彩瓷于明代成化时期(1465-1487),由江西 景德镇窑 创烧。其以纹饰新颖,色彩淡雅而名重于世,斗彩瓷的 烧成 是我国陶瓷工艺史上的重大成就,为后来彩瓷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斗彩既不同于釉下青花的装饰,也不同于釉上五彩,釉上粉彩,釉上 珐琅彩 和 素三彩 等釉上彩绘的装饰,它是将釉下青花和釉上五彩相结合,一同装饰于同一件瓷器面上,形成釉下青花与釉上五彩相互争奇斗艳的 艺术表现力 。
官窑楷书款笔法挺拔峻峭,结构方正均匀,非常美观。早期款略带有宋体字的风格,横平竖直,横细竖粗,字体草率。到了中后期的字体,横竖粗细大体一致,字体极为工整漂亮,成为雍正楷书的自有风格。
清代雍正一朝,斗彩工艺高度发展,是继明成化以来的第二个高峰期。雍正斗彩在康熙斗彩的基础上,工艺更为精湛,无论是造型还是色彩的搭配,均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雍正仿制成化斗彩噐十分成功,瓷业极为发达,民窑亦不例外,民窑斗彩烧造成就也很高,但较官窑相比仍有差距。雍正王朝的斗彩瓷器另一个特点,就是不惜工本、竭尽全力地模仿、仿制成化的斗彩瓷器。这些仿古瓷器在目前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中,除个别品种外,都能与院藏的成化斗彩瓷器相对证。斗彩的制作工艺复杂,生产数量少,通观彩瓷的存世数量,它仅比珐琅彩多,所以斗彩瓷器倍显珍贵。
雍正一朝在位虽然只有短短的13年,陶瓷手工业的发展却在康熙的基础上 有了明显的提高。图案规整秀丽,工艺精益求精,制瓷技术达到了历史上的较高水平。在距今近三百年的今天看来,造型规整、线条优美、釉色匀净、色彩灿烂,在陶瓷史上有若较高的地位。
大清雍正年制斗彩赏瓶端庄稳重,器型优雅美观,圆口,长颈,溜肩,鼓腹,圈足,胎体厚重,质地细腻坚硬,通体施釉,釉质肥腴,莹润如玉。腹部以粉彩绘山水楼阁图,树木山石清润秀逸,烟波浩渺,屋舍掩映,充满诗意。
整器设色、布局、画意均无可挑剔,色彩搭配和谐,颜色过度自然,殊为难得。腹部以粉彩绘清明上河图纹饰。其绘画细致工整,工艺精湛绝伦,金彩璀璨辉煌,诸彩绚丽浓妍。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
其收藏价值极高,想了解更多关于大清雍正年制斗彩赏瓶的,可以关注或者是私信小编共同探讨交流